世界秩序_第5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页 (第2/2页)

坏的,智者既不悲生也不悲死。你和我,还有集结于此地的众国王,从来就一直存在,也永远不会停止存在。想脱离苦海,先要履行命定的责任,同时要明白,责任的外象仅是虚幻,因为无常非真实,真实在于永恒。身为武士的阿朱那面对战争别无选择,他应该泰然接受现实,光荣完成使命。他必须努力克敌制胜,不应悲伤。

    克利须那使阿朱那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摆脱了疑虑。但这篇叙事诗中对促成战争的事件的详细描写,却证明阿朱那先前的良心不安有其充分的理由。这部反映印度教思想的重要著作在鼓动战争的同时,也强调需要超越战争,而不是避免战争。它并非拒绝道德,但在具体的形势中,眼前的问题才是首要的,而永恒的概念则给人以慰藉。有些读者称赞《薄伽梵歌》号召在战斗中勇猛无畏,甘地却推许它为自己的精神宝典。

    印度教宣扬永恒,认为尘世间的任何努力均虚缈不实。但这一大背景却给了世俗统治者极大的行动空间,使他们得以应付实际的需要。21这方面的先驱典范是公元前4世纪的大臣考底利耶。据说是他成就了印度孔雀王朝的崛起,而正是孔雀王朝把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逐出了印度北部,首次实现了整个次大陆的统一。

    考底利耶笔下的印度在结构上类似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实现之前的欧洲,几个国家并存,极有可能陷入永无休止的争斗。考底利耶和马基雅维利一样,对他目睹的世界做出分析后,提出了务实的行动指南,而不是制约性的规矩。他的指南的道德依据和近2 000年后法国路易十三的大臣黎塞留的依据一样,即国家这个组织脆弱不稳,国家领导人无权根据个人良知谨守道德而危及国家生存。

    故老相传,考底利耶在匡助孔雀王朝崛起期间或大功告成之后,把他所观察到的战略及对外政策的实践编成了一部《政事论》,对治国术做出了全面的论述。这本著作以冷静清晰的笔调提出了如何建立并保卫国家,同时打败、颠覆、(如果条件许可)征服邻国的构想。《政事论》论述的是务实的治国之道,不是哲理性的思辨。对考底利耶来说,实力是最主要的现实。实力包括多个方面,其中的多个因素各自独立。在某个具体的形势中,所有因素都有意义,都要纳入考虑,并可以用来为统治者的战略目标服务。明智的国王要把地理、财政、军事、外交、情报、法律、农业、文化传统、士气和公共舆论、流言和传说,以及人的恶习和弱点这一切整合起来,以加强并扩张他的王国,就像现代的乐队指挥指导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合奏一支曲子。《政事论》是马基雅维利和克劳塞维茨理论的融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