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_第5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页 (第1/2页)

    当印度统一的时候;比如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以及公元4世纪到公元7世纪这些时期内;它产生的巨大文化影响一波波向外扩散。佛教从印度传播到缅甸、锡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印度教的艺术和治国之道影响了泰国、印度支那以及更远的地方。当它分裂为互相竞争的王国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侵略者、商人和修行者即蜂拥而至(有些人身负多重使命,例如葡萄牙人,他们1498年来到印度传播基督教,寻找香料19)。印度忍受了他们带来的破坏,最终把他们的文化收归己有,与自己的文化融会贯通。

    直到现代之前,中国一直成功地让入侵者接纳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他们完全融入中华文化。相比之下,印度则不同,对于外来侵略者,它并不企图使他们皈依印度的宗教,接受印度的文化,而是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们。印度对外国人带来的成就和五花八门的理念照单全收,从不表现出对于任何一方特别的尊崇。入侵者尽可为自己建造雄伟的纪念碑,似乎是在遭遇了当地人的冷遇后要极力向自己证明自己的伟大。但印度民众的核心文化对外国影响怡然自若,水火不侵。印度文化奠基的几个宗教的教义基础,不是对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降临的憧憬,而是对人生脆弱无常的领悟。它们提供的不是个人的救赎,而是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安然。

    根据印度教的宇宙观,统治世界秩序的是亘古不变、浩渺无垠的轮回。一个轮回有几百万年之久。王国会覆灭,宇宙会崩毁,但宇宙总是会重新创立,新王国也会再次崛起。印度历史上每一波入侵者到来后(公元前6世纪来了波斯人,公元前4世纪是亚历山大和他麾下的大夏希腊人,8世纪是阿拉伯人,11世纪和12世纪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13世纪和14世纪是蒙古人,16世纪是莫卧儿人,之后不久又来了欧洲列强),都被纳入这无尽的轮回。他们确实造成了破坏,但知道了时空的无限无极,即可看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忍受并超越了这些暂时乱象的人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20从道德和实力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外来者的入侵。《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其影响有时被比作《圣经》或荷马史诗)的一部分,采用二人对话的形式,主人公是阿朱那王子和化身为他的战车御者的神明克利须那。阿朱那在大战前夕因他即将造成的恐怖而悲痛不已,想知道有什么有力的理由来为会造成可怕后果的战争辩护。克利须那答道,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因为生命是无限的循环,宇宙的本质是不可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