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9节 (第1/2页)
第482章 :贼来了,贼终于来了!(2更) 俞三冲向了总督衙门。 茂国公府的两个护卫见不到石总督,俞三却能见到。 如果不是俞三带着五百卫所兵士替总督府御敌,石总督赶回淮安城,等待总督大人的就不止是儿子吐血和儿媳流产,一旦被长巾贼抓住,石府家眷不会有一个人活下来。 俞三不仅是总督府的救命恩人,他还是骆竣的外甥,亦是锦衣卫百户。 这两层身份对石总督来说,比什么六元及第的状元有用多了,甚至也比五皇子重要。 锦衣卫刺探百官辛秘,石总督虽然位高权重,也没到完全蔑视皇权的地步,不让锦衣卫来总督衙门,岂不是变相告诉皇帝,漕运总督衙门有问题? 这种错误石总督是不会犯的。 故而俞三不仅很顺利见到了石总督,还能对石总督提出要求。 俞三自然不是说荣九和程卿的个人安危,来总督府的路上俞三就想好了,只能提两万石赈灾粮。 俞三担忧两万石赈灾粮落入敌手合情合理,他从这点切入,石总督还不能一口回绝。 难道让石总督当着锦衣卫说不在乎两万石赈灾粮落入长巾贼手里? 这话从石总督嘴里说出来,不出几日就会以密折形式出现在御前。 但石总督亦有自己的担忧,如果从淮安城调拨大量兵力前去虹县,焉知长巾贼得知淮安城防御变弱后不会杀个回马枪! “俞百户,虹县有两万石赈灾粮,淮安城存放的漕粮有多少个两万石?淮安城若是落入敌手,后果才不堪设想!” 淮安城怎么会落入敌手。 就算暂时被长巾贼攻占,很快也会被朝廷的大军抢回,淮安可不像濠州有皇族的祖陵在,朝廷收复淮安不会有任何顾虑! 俞三不拿这点和石总督争辩。 石总督不见得是不想派兵救援虹县,而是需要更多的筹码,俞三愿意给石总督需要的筹码。 “大人您说得没错,淮安城的城防是重中之重,那些贼人趁着大人您不在淮安方敢来犯,长巾贼在淮安没占到便宜,肯定不会放弃虹县那边唾手可得的两万石赈灾粮……他们只抢粮倒没什么,就怕他们会占据虹县,以虹县为据点,时不时sao扰淮安城,让大人您烦不胜烦。” 俞三语气诚恳,似乎全在为石总督考虑。 石总督沉吟。 俞三见石总督态度松动,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 “卑职运粮去淮南,亦要经过虹县,愿为大人您分忧,除掉虹县的贼患!” 俞三要运五万石粮食去淮南,若不是遇到长巾贼围城,在祁指挥使所派的五百卫所兵士到淮安时,俞三就该出发了。 他与程卿运粮都被长巾贼耽误了,也不知五皇子是否顺利到了地方。 俞三有八成把握,石总督一定会派兵。 现在长巾贼的活动范围已不仅局限在淮南,俞三带着五万石赈灾粮从淮安出发,被长巾贼抢走赈灾粮,石总督也不好向皇帝交代! 石总督大权在握,许多官员在他面前说话都小心翼翼,俞三却并不害怕。 石总督对俞三还真有两分喜欢。 有活力有胆色的年轻人,骆竣真是好福气,可以找到这样出色的子侄辈接班,虽然新皇登基后,骆竣注定不得善终,石总督仍然对骆竣有几分羡慕。 “本官派一万漕军给你,你可敢去追击长巾贼?” …… 长进贼不来的第七天,守城的兵卒有些懈怠了。 荣九已经七天没洗漱了,身上的衣服早馊了,嘴唇干得起皮,程卿命人把他身上的绳子解掉,却给他戴上了手链和脚铐,荣九仍然不能自如活动,却要比前些天舒服,全身的气血至少是通了。 最重要是,荣九嘴巴里的破布被拿掉了,他终于可以和城墙上的兵卒交流。 荣九少爷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贿赂守城的兵卒了,成功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饭团军粮。 比他想的更香。 荣九含着饭团最里面的rou干,越嚼越有味儿,半天舍不得咽。 七天,不仅足够程卿做更多的准备,时间长得连荣九的那三个养伤的护卫都能下床了。 荣九被手链和脚铐锁着,三个护卫却是自由身,他们还给荣九带过吃食来。 荣九以为三人要想尽办法救他,哪知三人讪讪告诉他,虹县的守卫太严了,就算他们把荣九救了,不出一刻钟就会被发现,然后就让人给抓回来了—— “九少爷您再忍两天,现在逃走半道容易碰上长巾贼,您在这里虽要吃苦,人却是安全的。” 护卫反过来劝荣九忍辱负重。 荣九半死不活冷笑,“你们信一个翰林院学士能守住虹县?” 不把四书五经读到迂腐,怎么考得上状元,怎么进翰林院! 荣九嘴硬,坚决不信程卿一个侍讲学士会带兵,能守城。 荣家三个护卫对程卿却颇有信心。 程大人已经聚集了虹县所有可用的人力物力,这都守不住虹县,那长巾贼得多厉害啊? 别说虹县的百姓,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