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页 (第2/2页)
金奖的那些人的名字全都记住,等三五年、七八年之后再比,看谁笑到最后。 一个从津大来的学生比较大,壮着胆子问苏娇杨,苏老师,还需要七八年这么久啊 苏娇杨挑眉,很多人熬了一辈子都熬不出头呢,我说你们七八年能出头,那还得你们能找到一个不错的老师,愿意指点你们,也能为你们提供平台。你们现在可能还不懂平台的重要性,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这些人的资质都差不多,当初为什么会被跟着我做过一年研究的学生稳压一头?原因你们都知道,就是因为我指导了他们一年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数学方法,而你们没有。你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他们所掌握的思维与逻辑,你们也都掌握了,差距自然就减少了,甚至天赋高的人可能会出现成绩反超的现象。 另外,跟着我做论文做研究的学生,手中接触的项目都是国家级的大项目,比如从国防部拿到了两千多万的重大专项,从教育部拿到了四百多万的学科建设专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项目,诸如鹏城、羊城、沪上以及杭城这些颇具潜力的城市委托给我们的城市建设专项,当然,我们手里还有很多企业委托来的研究项目,可支配总经费超过四千万,学生们想要做什么研究,我们都能支持,不会因为经费不足而让学生束手束脚,更不会扼制学生的科研理想。 还有一点,那就是我是《数学纪年》的审稿人,在《数学纪年》《当代经济》以及《应用数学》上都发表过不少文章,跟着我做研究的学生,发表文章的门槛就是学术界的顶刊,我们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现在也开始向顶刊看齐。当然,我说这话并没有任何崇洋媚外的意思,我之所以推崇国际顶刊,是因为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成果将接受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们的检阅,成果更值得相信。 如果你们有兴趣跟着我做研究的话,可以在本科毕业之后来参加一下我们国重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要能通过考试,你们都可以享受到我们国重的平台与资源。欢迎你们的加入! 苏娇杨挖人墙角的锄头再次高高举了起来,教育部来的那些人看得目瞪口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四更,一更还昨天,三更是今天的,请大家在书评区里表扬我。 另外,和大家解释一下,能站在科研领域顶端的人,绝对属于稀缺资源,这个人如果不在了,极有可能整个学科都会因为群龙无首而混乱不堪,国内各个领域的院士就等于是他们所研究领域的龙首,负责替一整个学科把关。一个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上网搜清华付林,有新闻能看到。女主的设定是一个学科带头人,她就是最顶端的,离了她就是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