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碧海风情 (第19/20页)
…这些灾难摧毁了房屋、教堂、田地等物质化的实体,却摧毁不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信仰。这也许正是马尼拉教堂不断毁坏又不断重建的原因:文化历久弥坚,永世长存。 圣佩特罗堡:远离尘嚣的博物馆 圣佩特罗堡坐落在菲律宾宿务城的港口旁,和马尼拉的“圣地亚哥城堡”一起,被列为“菲律宾最古老城堡”之一。比起圣地亚哥城堡的恢宏大气,圣佩特罗堡更为精悍紧凑,处处散发着古朴气息,镌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向游人们诠释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历史的记忆 16世纪60年代,占领宿务的西班牙殖民者米格尔·洛佩斯·徳莱加斯皮建造了圣佩特罗堡。这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造的第一座城堡,也是菲律宾群岛上最小的城堡。圣佩特罗堡建有三个阵地工事,曾是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中心。 富有时代感的圣佩特罗堡 米格尔建立城堡的本意是用于居住和军事防卫。不过,之后的几百年间,历史几经变迁,这座城堡的功能也随之变动。它当过军队驻地,也做过叛军聚点;它曾是专门关押战俘的恐怖集中营,也是书声琅琅的纯净校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它还一度疏远了人类,成为城市动物园。如今,它已被辟为集学习、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公园,远离了宿务市的纷乱嘈杂,静静地矗立在港口旁,幽静,壮观。 外表看去,城堡的造型十分独特。这座高大的三角形建筑,占去了约2025平方米的土地。高高的城墙四角,四座碉堡傲然挺立。城门上方,鲜艳的菲律宾国旗迎风飘扬。整座古堡给人的感觉古老却不苍凉,简约而不简单。 ◎隔绝喧嚣的堡垒 宿务市曾被称为缩小版的马尼拉,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不可避免地染上时下都市的通病:喧闹,浮躁。如果吃腻了美味佳肴,逛够了商厦街区,可以赶赴圣佩特罗堡,感受那份隔绝尘嚣的宁谧。 走进灰瓦黑墙的古堡,一座陈旧的博物馆映入眼帘。博物馆中,静静陈列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时遗留下来的物品。除此之外,“二战”期间城堡抵御外族入侵的图片和文件等资料也被留存下来,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岁月的无情。 走出博物馆,古堡城墙环绕,墙头绿荫掩映。明媚的阳光下,葱郁树木苍劲有力,似锦的繁花竞相斗艳,为静谧的古堡增添了盎然生机。当此情景,参观完博物馆的游客心怀大畅,一扫方才战争印记带来的沉重感。历史和现代的交融,厚重与活力的碰撞,矛盾却又出奇和谐,让观者难忘。 穿过绿荫掩映的小径,沿着古朴的石阶一路向上,就是圣佩特罗堡的最高处了。站在这里,整个宿务城尽收眼底。不过,这里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清冷,没有独自登高的寥落,有的只是尽收美景、畅享异域风情的惬意舒畅。 圣佩特罗堡为西班牙登陆后所建的堡垒,呈三角形布局,三面都设置炮台。 待到日落时分,圣佩特罗堡会散发出别样风情。似火的晚霞萦绕古堡之上,为整个古堡镀上红铜色外衣,古朴的石质建筑顿然闪烁出金属光泽。城堡内,总会有本地居民在此轻拨吉他,弹奏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歌曲。美妙的旋律缱绻温柔,如同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少女,正在轻轻诉说着岁月。此情此景,感受古堡的庄严肃穆,联想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游人不禁陶醉于此,乐不思归。 马拉卡南宫:巴石河畔的混血贵族 马拉卡南宫坐落在马尼拉巴石河北岸,是全国政治中心。菲律宾历代总统均在此起居及处理政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譬如白宫之于美国,中南海之于中国。 ◎菲律宾“白宫” 和圣佩特罗堡类似,马拉卡南宫自建成之日起,就经历了多重风波。它几经易主,多历修缮,“门第”越来越高,由一处贵族别墅发展为现在的总统府。 从外表看,马拉卡南宫不算巍峨雄伟,黑色栅栏门搭配白色围墙,宫外草木郁郁葱葱,宫内并立林荫大道两旁的椰子树摇曳着东南亚风情,显得格外清净秀丽。很难相信,这座貌似沉静低调的建筑,竟然尘封了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 邮票上的马拉卡南宫 马拉卡南宫修建之初,仅是一位贵族的花园别墅。它被主人卖给西班牙上校,又被上校献给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殖民者看中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巨资修缮后,将其作为接待本国高级官员的俱乐部。因受到官员们一致好评,不久之后,这里又成为政要大员们的避暑山庄。 马尼拉地震后,原西班牙总督府邸顿成废墟。西班牙殖民政府决定将总督府邸迁至马尼卡南宫。至此,马拉卡南宫正式走近政治中心。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接续殖民统治的美国仍将此作为总督府邸。作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政权中心,马尼卡南宫的建筑风格兼收两国所长,成为东西风格兼具的混血宠儿。不过,它的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筑的原型。 菲律宾共和国素有“接见人民日”的传统。在这一天,马拉卡南宫中门大开,总统在此接见各界民众代表。非接见日时,民众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