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二章 历史尘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历史尘烟 (第8/11页)

   萨曼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从突厥各部落招募来的军队与近卫军,军队多由突厥人——即雇佣者和奴隶混合编成,而奴隶几乎都来自中亚细亚北部和东部各地区的突厥游牧部落,因此实际上是突厥人的指挥官在统率着这些军队,同时他们还是城市的统治者,这种军事制度为萨曼王朝的未来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陶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彩绘陶碗

    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波斯文化的复兴

    萨曼王朝的统治者一向极力支持波斯文化的复兴,倡导波斯传统,鼓励波斯人用波斯语写作。自阿拉伯征服中亚以来,波斯语首次在宫廷和上层社会中被尊为时尚,就连《古兰经》也首次被翻译成了波斯语。

    王朝都城布哈拉和名城内沙布尔是当时的两大文化中心,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学者。据资料统计,萨曼王朝仅著名的宫廷诗人就有27人之多。被誉为“波斯诗歌之父”的鲁达基,用不同的诗歌形式创作出大量的诗篇,来表现当时伊朗人的宗教思想和人生观;菲尔多西则花费30多年的时间,写成伊朗人民的伟大史诗《王书》。其他比较有名的学者还有医学家兼哲学家拉齐、伊本·西拿(阿维森纳)、博学家比鲁尼、历史学家巴勒阿米、艾布·苏莱曼等。在撒马尔罕兴建的大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和天文台,也成为当时伊斯兰学术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

    萨曼王朝历代统治者的图书馆里收集着大量的各种学科的书籍,几乎每一个稍大些的清真寺都建有一座图书馆。此外,国王与贵族还设立了所谓的“学术馆”,给前来求学的人提供住宿的房间,求学者甚至还可以领取助学津贴。

    10世纪后半叶,萨曼王朝走向衰落。999年,它在突厥人建立的哈拉汗王朝和加兹尼王朝的南北夹击下走向了灭亡。

    萨曼王朝银币

    突厥王朝

    萨曼王朝时期,有位宫廷近侍阿勒普特勤深受君主宠信,被一路提拔为霍拉桑的总督。962年,他带领突厥军攻占加兹尼城,自立为“埃米尔”,建起一个小国加兹尼。他去世以后,儿子苏布克特勤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大力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生产,令加兹尼日趋鼎盛。

    ◎加兹尼王朝

    苏布克特勤的儿子马赫穆德在位时,正是萨曼王朝走向衰弱之时。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悍然出兵连续作战,攻占了许多重要地区,伊朗从此进入了加兹尼王朝时期。

    菲尔多西给加兹尼王朝统治者马赫穆德读《王书》

    《王书》是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用波斯文所著,记录了波斯历史上50位帝王的生平事迹,汇集了从远古神话时期到公元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灭亡这4000多年间的波斯帝国的民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在萨曼王朝被加兹尼王朝征服之后,菲尔多西曾将《王书》结集7卷献给自称热爱波斯文化的加兹尼王朝君主马赫穆德,但因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并没有受到赏识。

    从11世纪30年代起,加兹尼王朝直接控制了加兹温、库姆、伊斯法罕、克尔曼以东和以北的伊朗地区。

    马赫穆德在执政期间,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君王。在政权方面,他热衷于采用波斯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体制;在文化方面,他不惜重金大力延揽人才,召集了许多诗人和学者聚集在宫廷里,享受各种庇护和优待。但在土地管理方面,他认为若使国家富强必须拥有大量的国有土地,于是支持各地封建主以各类名目夺取私人土地,一时间被没收的土地和被处死的人不计其数。与此同时,大批人工灌溉系统遭到破坏,很多良田变为荒野,国内许多地方饥馑遍地、民不聊生,鼠疫与霍乱四处横行,成千上万人死于饥饿或疾病。

    加兹尼王朝宫廷诗人

    马赫穆德去世后,其子嗣发生内讧,争斗不断,伊朗不久便被另一个新的外族入侵者视为囊中之物。

    ◎塞尔柱王朝

    萨曼王朝时期,土库曼部落联盟的首领突厥人塞尔柱带领手下居住在河中地区,负责维持边界秩序。

    1037年,塞尔柱的两个孙子从没落的加兹尼王朝夺取了木鹿和内沙布尔,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其中一个孙子托格勒尔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不断实行武力扩张,攻占巴格达建起塞尔柱王朝的统治,成为萨珊王朝之后统治整个伊朗的全国性政权,其疆域广达河中地区、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

    在塞尔柱王朝时期,伊朗的经济与文化非常繁荣,城市经济明显发展。国王马立克沙在位时大力发展农业,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建造商队客栈,使帝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不过,由于塞尔柱人文化落后,他们不得不在伊朗人的帮助下推行各项举措,这为波斯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