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历史尘烟 (第7/11页)
亡,阿拉伯帝国军队紧接着占领波斯全境。萨珊王朝就此灭亡,波斯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此后,阿拉伯人在波斯排斥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宗教,开始全面推行伊斯兰教。大势所趋之下,绝大多数波斯人改奉伊斯兰教,伊朗逐渐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 ◎倭马亚王朝 在阿拉伯人统治波斯的几百年间,波斯各族人民从没停止过斗争,反对异族统治的起义不断爆发,阿拉伯帝国内部也频频爆发内战。 661年,阿拉伯人在第一次内战后建立起倭马亚王朝。该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穆阿维叶即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阿拉伯人对东部伊朗的统治,并在那里修建防御堡垒,以霍拉桑为基地开始入侵中亚两河地区。每次入侵,阿拉伯军队都要大肆劫掠一番,抢夺大量金银财宝,然后返回霍拉桑,并不在入侵之地多作停留,完全把打劫邻国视为一项生财之道。 大理石柱头 倭马亚王朝时期建筑构件,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倭马亚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又被称作大马士革清真寺,位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大马士革旧城中央,被视作世界清真寺的建筑范本。大马士革是倭马亚王朝的都城,705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下令建造了这座清真寺,清真寺内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了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 为了解决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纷争,阿卜杜·马立克即位后,在伊朗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实施语言和货币改革,规定所有官方文书一律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不许再作为官方语言,仅限于民间使用。这一政策在伊朗引起轩然大波,伊朗人民纷纷起来抗争,引发了很多sao乱和流血事件。 当时的伊朗总督哈查是个无比残暴的人,他下令屠杀数千名继续使用波斯语的伊朗人,并将那些颂扬伊朗文化的人抓进监牢百般折磨,还强迫波斯穆斯林必须使用阿拉伯语祈祷。 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人几乎垄断了所有军政要职,连各地方行省的主要官员都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都被排斥在政府机构之外,享有的权力非常有限。除了政治上的垄断,在文化与建筑上阿拉伯人也极尽所能。他们在被征服地区创办学校,传授阿拉伯语和阿拉伯历史,把外国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还将波斯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糅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阿拉伯式建筑:即哥特式尖塔与罗马式圆顶,再加上波斯式的彩画雕刻。 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波斯人渐渐变得毫无地位,在许多场合,波斯人都不能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者并排行走,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在路上遇见一个步行的阿拉伯人,必须立即下马,将马让给阿拉伯人骑。 被压迫的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到处是此起彼伏的人民起义。最后,阿拔斯人、什叶派和霍拉桑人三股势力联合起来,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起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公元9世纪末,伊朗几乎全境脱离阿拉伯人的统治,成立了若干个自主管理的小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霍拉桑和中亚细亚壤地相接的塔希尔王朝、东南方的萨法尔王朝、伊朗西部和西南部的白益王朝与东北的萨曼王朝。 有柄杯 这是一件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的藏品,属于倭马亚王朝时期器物。 萨曼王朝 萨曼家族是萨珊王朝君主巴赫拉姆六世的后裔。萨曼·胡达特原是巴尔赫的拜火教贵族,倭马亚王朝时期改奉伊斯兰教,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又效力于巴格达哈里发政府,他的几个孙子因平定叛乱有功而得到了重用。 鸟纹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鸟纹碗,伊朗东部出土,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萨曼王朝的奠基者 873年,塔希尔王朝灭亡后,萨曼·胡达特其中一个孙子的后代纳斯尔被哈里发任命为河中地区总督。后来,纳斯尔的弟弟伊斯玛依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宣告建立萨曼王朝,将都城设于布哈拉。萨曼王朝承认阿拔斯王朝的宗主权,向哈里发奉献贡品报告军务。 893年,伊斯玛依率兵进入中亚,进攻突厥人的喀喇汗王朝。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军队连续击溃突厥军队,攻克苏坎特、怛罗斯等城市,不仅获得大量战利品,还占据了都城费尔干纳,迫使突厥人将首都迁至喀什噶尔。此次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亚伊斯兰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并揭开了突厥语族伊斯兰化的序幕。战后,突厥人的一座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 903年,伊斯玛依消灭了萨法尔王朝,取得波斯东南部地区的统治权,继而又征服了阿富汗山地许多独立的地方小邦,统治势力远达怛罗斯、花剌子模、塔巴里斯坦与戈尔甘等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