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7 (第2/2页)
临晋以西至重泉一带,土地贫瘠,又无多少树木,存不住水,灌溉向来艰难。 武帝便发卒万余人,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因着土体单薄,极易崩塌。 施工时水工们巧用匠心,想出了由地面凿井,使得井下相通而行水的法子。 后人称此法为井渠法。 修渠过程中,发现了龙骨,因此定名为龙首渠。 其后,又在郑国渠上开了支渠——六辅渠,以灌溉郑国渠上游南岸的高地。 郑国渠南,修建了白渠。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灌溉土地。 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 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开通沟渎,起水门堤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畜积有余。 为防纷争,召信臣还于田畔立刻石来划分区域。 前世对农业水利的发展是做了切切实实的贡献,而如今因着之前战乱的缘故有不少陂塘都被土盖了。 邓晨在汝南做太守时,便命许扬修复了成帝时废弃的鸿隙陂,可灌三千顷良田。 只可惜,做实事的人太少了。 她这几日整理出来了一份清单,皆是可以修复的陂塘。 刘秀见了,想必会立时许之。 光修复还不够,还得继续开凿水渠。 她在心中打好腹稿,想着一会起来了写信给彭宠和王梁,让他们在治下修建水利工程。 官嘛,只要有人打头阵,便管是真怜爱百姓还是想借此升迁,总会跟风的。 能让百姓得着实惠就行。 她想到这里,便决定还要给李通去封信。 她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又不是为了结党,他和伯姬当都想的明白。 穿渠灌溉,解决了用水问题,还有洪水去水问题。 而这主要体现在黄河决堤,那可才是叫人头疼呢。 武帝时,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被淹没。 武安侯田蚡因自己的封地在河道以北,为免受水灾,引水至南岸,使无数百姓家婆。 武帝知后,雷霆大怒。 后武安侯暴毙而亡。 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黄河改道的问题,单凭郭圣通定是不可能的。 这还得看看朝中有没有什么专业人才能想出办法来。 做官,有求财的,自然也有求名的。 但郭圣通想便是求财的也拒绝不了万世流芳的诱惑。 被里蒙久了,有些喘不过气来。 她掀开被,深吸了口气。 刚坐起身来,便听见刘鸾哭了。 她无奈又好笑。 还真是心有灵犀啊。 常常她一睁眼,她也跟着醒了。 青素都说,“公主和皇后生活起居十分同步呢。” 刘鸾一见着她,立马就不哭了,睁着湿漉漉黑亮的眼睛望着她笑。 郭圣通的心都被她看化了,忙接了她过来柔声哄道:“卫***后的小卫国怎么了?” 刘秀说女儿家娇贵,闺名不能宣之于口,带头叫她的封号。 时日一久,就连郭圣通都被他带了进去,只叫刘鸾卫国。 刘康很是不解,拽着她的衣袖偷偷问她:“那还给meimei取名字干什么?” 郭圣通差点叫他问了个哑口无言。 刘鸾不哭闹的时候好哄的很,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