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春山_眠春山 第1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眠春山 第169节 (第3/3页)

写字的,叫他们给你打下手。”

    土长喝了口温茶,她搁下杯子时很认真地说:“其实除了俺私心想叫你答应外,还有个事情,你得知道啊。”

    “你头几个月来跟俺借田的时候,说是今年要给那边牧民弄地,上户籍的那种,”土长用手指扣了扣桌板,她微微摇头,“当时没有告诉你,现在你应当要知道,开荒地好办,上田地也好办。”

    “不好办的是啥,是赋税。”

    “牧民分很多部落,蒙人那的叫蒙番,藏民叫西番,东乡的叫土民,回回族叫缠头回子,他们不属于中原人,他们要是想种地,那叫番粮,番粮地收两斗粮食。”

    土长歇了会儿继续说:“但是他们有了田地,他们的户籍也就挂在了平西草原,所以他们除了必要的牛羊毛,田税、地丁以外,还要交啥你晓得不?”

    姜青禾摇摇头,她知道这完全走到了她未知的层面上。

    “是草束,也就是干草,小的7斤一束,大束18斤一束,一亩地收五到十束,”土长真的老早就想跟她说了,但是早说了又能如何,只会在没有办法解决时徒增人的烦恼。

    “但是你当歇家你就要知道,不管官歇家还是私歇家,跟衙门打交道,少不了田地这一块,无论是量地有多少亩、官契上如何写等等,你要是不知,那这田地就不要办。”

    可是姜青禾知道,如果没有田地,光靠年复一年的借荒地来逃避田赋,广种薄收,那她曾经应下的安稳,全都是一场空话。

    没有地意味着要到别人手里换粮,而青稞并不是这里的主粮,要去粮商手里倒腾粮食。

    当粮食当饭碗拿捏在别人手上,那么就得接受粮食的起落,涨或跌都任由别人安排。

    但是要有了地,地丁、草束和本色粮的问题,都需要解决,那过程并不是轻飘飘的一句。

    “我得先想想,”姜青禾又跟土长聊了很久,详细问清楚后,送土长出门的时候,她告诉土长,她没有想好。

    “那等你想好,俺希望你能想清楚,想清楚了,俺才能跟你一起商量,不管是种草还是湾里日后咋走,”土长拍了拍她的肩膀,走进了漫天飞舞的雪花里。

    而姜青禾目送土长远去,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坐在摇椅上,毯子胡乱地放在自己的腿上。

    她支着脑袋看外头落下的雪,炉子里有干柴的崩裂声,她眼神没有焦距地望向远方。

    她现在有点不知所措,当初她曾那么单纯的以为,田地只要开荒后,请衙门来丈量再上户籍,她也让牧民跟湾里一样办公田,缴纳一定的田税,再等待丰收就行。

    可现在,对于牧民来说,有了田地真的好吗?

    那需要缴纳的赋税,银钱、粮食以及草束,随意一样都是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有了地,不会比四季转场轻松,寻求安稳,就一定要变成笼头和枷锁吗?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天真,愚蠢的可笑。

    姜青禾靠在椅子上,仰头双手捂住自己的脸,沉重地叹了口气。

    这时她听见窗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她放下手看过去,只见蔓蔓踮起脚,手里拿着一个矮小的雪人放在窗台上面。

    蔓蔓放一个就说:“矮矮的是我,瘦瘦的是娘,高高的是爹,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

    她的雪人是面朝里的,姜青禾看见了那雪人的红豆眼睛,树枝鼻子和用草拉出来大大的笑脸。

    蔓蔓靠在窗台上,头抵着窗户,将脑袋从缝隙里伸进来,用手捧住自己的脸,嘻嘻笑着说:“娘,你看了没,好看不?”

    “好看,”姜青禾勾起一点笑,被蔓蔓一打岔,她刚才那种低落的情绪消散了大半。

    “我不止做了雪人,我刚才还帮着爹搓了好多汤圆,娘,我们吃汤圆去吧,”蔓蔓从窗户消失,又从门外跑进来,扒在摇椅的后背上,一晃一晃闹着。

    “走吧,”姜青禾没有在想那些事情,她想不出来好的办法,而是一手提着炉子,拉着蔓蔓的手走出去。

    灶房里徐祯在捏汤圆,锅里的水早就沸腾了,只等着一个个圆鼓鼓的汤圆下锅。

    “就快好了,”徐祯搓着汤圆,转过来笑着说。

    姜青禾点点头,她洗了手,准备一起搓,结果感觉浑身没劲,坐下来戳着旁边揉好的糯米团。

    “怎么了?”徐祯温声问她,用没有沾面粉的手背贴了贴她额头,没有生病。

    姜青禾声音有点低落,“想不好一件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