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169节 (第2/3页)
安静的地,俺有些事想跟你谈谈。” 姜青禾了然,提着炉子去后面她的书房,放下炉子,拉开窗帘,还跑去拿了一碟干果和酥饼放在圆桌上。 摆好过年待客的架势后,姜青禾才坐下来,双手捧着杯子道:“土长你说吧。” 土长被她搞得一愣,随后伸手拿了个核桃剥着,她想了想措辞,最后还是直接说:“俺这会儿过来,其实有个事情想问问你,你听听,再决定要不要应下。” 姜青禾把盖在自己腿上的毛毯拉了拉,她知道应当是件大事,土长的脸色从未如此严肃,她便也正经起来。 “在说这件事情前,俺先说说旁的,”土长听着远处传来的声音,望着半开的窗外白茫茫的院子,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低沉,“俺爹在几十年前当土长时,那个时候叫里长。” “里长管地管人,啥事都摊在他的头上,那会儿大伙又是逃难来的这里,啥也闹,争地争农具,一点小事就开打。” “俺出生后十来年才好了些,相处了大半辈子,人也熟络后,俺爹才好管了些,那会俺们这算是荒滩,人穷得连衣裳都穿不起,衙门也懒得来。” 土长回忆着,“后来到了俺做土长,就没有里长的叫法了,衙门说要叫保长,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保长要管匪患,要管自己手底下庄户的安危,俺院子旁那座高房子你晓得吧,俺在那上头睡了十年。” “不止这样,到了俺这时候,衙门要对春山湾收田税和银子,”土长呼出口气,她看着姜青禾说,“按照衙门的话来说,应当是征本色粮跟地丁,摊丁入亩了。” 姜青禾听着这几个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词,抠了抠毛毯,她想现在这个朝代应该对应的是明清时期。 “啥是本色粮,就是俺们这里种最多的小麦,一亩地要交一石的粮,至于地丁,各家有多少亩地就要交多少亩地的钱,俺们拿不出来。” 土长叹口气,“所以俺们交了翻了一番的田税。” “到了去年,不,应当算前两年了,也就是你们刚来到镇上,要下来开荒的那时,衙门说让俺领你们走,抵地丁的银子。” “后来大花一家也是这么来的。” 土长把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出口,“俺为啥没再接开荒的人下来,是因为前头衙门告诉俺,今年肯定要对春山湾征收田银,各家的田亩数都要备足,一亩地是十个钱,这笔钱俺们拖了十年,他们没办法再等下去了。” “交不出银钱就做劳役。” 姜青禾还没来得及对前面那番话震惊,她此时才深刻意识到,她真的生活在一个王权朝代里。 土长看了眼外头越下越大的雪说:“这么多年,俺都是一个人撑着,可你来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俺也有能商量的人了。” “但俺总不能事事都问你,让你白干活当苦力,把你吊在这里,所以俺进门就想说的,这会儿也问问你,愿不愿意当湾里的理书?” “理书?”姜青禾从震惊里过神,她疑惑,这个词并没有在她的耳边出现过。 “是啊理书,本来保长下头应当还有甲长,可俺们这里没有可用的人,只有俺能撑着,做了保甲长的活,还担了理书的活计。” 土长告诉她,“镇上来量田地的人是书吏,写田契的是房书,到俺们这叫理书,买卖田地要在场的人。” “理书要识字、懂算账,要会量田地亩数,能写契书,俺晓得你后两样都不会,但是你想的话,俺和湾里的叔伯都能教你。” 她的意思很明确,“请你当这个理书,是会在衙门过明路,在湾里大伙面前告知,过了衙门,大伙就得叫你理书,得敬重你,你说的话就是有用的。 而且不会白做工,一年湾里会给你十石的粮食,镇上理书还会有月钱,俺们钱少,这都能折算成粮食给你。” 姜青禾的脑子飞快运转,消化着土长所说的话,她当然没有被所谓的敬重给诱惑。 “可是我很忙,开春后除了田里,铺子那要忙,牧民那头也得下功夫,再兼顾湾里的理书,丈量田地要花不少功夫,我也不是铁人,能办好一两件事就顶天了,怎么可能什么都能做好。” 她当然不是怕搞砸,而是真的有心无力,别人也许可以兼顾很多事情,但她没有那么厉害。 “不用急着拒绝,俺都晓得,俺也知道你铺子忙不过来,可这都是有法子的,在湾里找两个机灵劲足的,跟着周先生学了算账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