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37节 (第2/3页)
她的篓子里装,“你到时候烘干了,等大市拿过去卖,短于二十个钱别卖,那伙子人卖南边去,百来个钱都能叫得出口嘞。” 姜青禾对老人的好意总是很难拒绝,可她只摘了小半篓,实在不好意思摘了。 准备到时候拿些东西过来,有来有往才行。 苗阿婆送她们一直走到山脚,把那袋木耳帮姜青禾一道拿下来,她说:“得空就来走走。” “婆婆,你要好好吃饭,”蔓蔓握着她干枯到皮一扯就松的手,小表情很认真,大眼睛亮亮的,“要跟我这样式的才好看。” 姜青禾还以为她能说出啥话来,差点没笑出声,蔓蔓一直觉得好看,就是得跟她这样胖嘟嘟的,脸肥肥的才好。 “好好,”苗阿婆也笑得合不拢嘴,没再留她们,自己一个人利索得走回山上去了。 等到家,蔓蔓抱着徐祯脖子,小嘴叭叭,“爹你咋不去嘞?” 娘背不动她阿。 徐祯以为她想爹了,忙扬起笑准备说,爹也想你了。 就听蔓蔓叹口气说:“你不去,我累了,都只能自己走。” “小没良心的,”徐祯捏她鼻子。 姜青禾喊,“别腻歪了,赶紧干活。” 鲜木耳直接整袋倒出来,铺在高粱篾上头,底下压得稀烂的,全拿出来,倒在桶里,到时候煮了喂马骡子。 还有采的蘑菇,趁还鲜的吃一口,徐祯将紫蘑菇洗干净,切块熬汤,松乳菇片成片,油煎一煎,配大米饭,拌汤一绝,鲜灵的舌头都尝不出其他味。 吃完后蔓蔓还蒙在那里,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说:“蘑菇一家可真好吃哇。” 夜里还得拾掇蘑菇一家,要想把干蘑菇卖出去,靠晒干蘑菇是不成的。得先烘,这个昨天晚上姜青禾还去跟四婆讨教过。 挑拣出坏得不成样子的蘑菇,姜青禾拿出个竹网子,和徐祯一起用棍子把四周撑起来。 底下搬一个火炉子,放点干柴烧,只留燃得最烈不冒火的炭去烘蘑菇,等蘑菇上附着的东西一点点掉在火上,呲起一簇火花。 等第二天再拿出去晒。 雨一停几乎湾里的人都出去山里采蘑菇了,昨天徐祯的大伞也进入收尾,第二天夫妻俩趁蔓蔓还睡着,打着火把摸黑进山采,走了好些地方,采了两篓子,又收获一袋木耳才回来。 第三天,就只能见满地被翻乱的土,只留下零星点的蘑菇。 姜青禾也满足了,晒干后的蘑菇总共装了两个大袋,她不知道有多重,用手掂了掂,估摸着有个四五斤。 蘑菇的水分太多了,尤其刚下过雨采的蘑菇,十来斤烘干才能出一斤干蘑菇。 辛辛苦苦忙活好几天,一斤才能赚二十个钱,姜青禾都有点舍不得卖了。 她蹲在蘑菇边思来想去,实在不甘心,又没想出个好主意。 蔓蔓在她旁边走来走去,她也蹲下歪着脑袋问,“娘你要当蘑菇吗?” “我恨不得自己是蘑菇,”姜青禾说完,看到院子里晒的高菊花,她突然想到,可以做蘑菇味精。 就是把干蘑菇碾碎磨成细细的粉末,不管撒一点在汤里,还是炒菜放一点,都能有提鲜的作用。 最要紧的是,一斤干蘑菇能出好几斤的粉,姜青禾还能叫徐祯给做个类似后世那样的调料瓶子,转开能一点点撒出来,把转片拨回去,就漏不出来了。 至于去哪卖。 姜青禾看向平西草原的方向,虽说不能逮着同一头骆驼薅。 可谁叫那群骆驼好薅呢。 与此同时,平西草原刮过一阵凉风,领头的摸着自个儿胳膊,他说:“咋后背冷嗖嗖的。” 第31章 麻腐包子 平西草原的草渐短渐黄, 有几块地甚至被啃到只剩个秃瓢。而骆驼出了一层短绒毛,长得膘肥体壮,骆驼客开始捆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