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_继后 第2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继后 第229节 (第2/2页)


    在外,他只听闻陛下如何如何爱重娘娘,帝后如何和睦。

    陛下如何如何宠爱四公主和储君,听起来,皇后娘娘的日子几乎是完美的。

    钱氏和他的妻子胡氏进宫看望后,也说娘娘那一切都好。

    可也是,自家家里还有些说不得的烦心事呢,偌大一个皇宫,下面诸多嫔妃和皇子,又怎么能真的和睦成什么样?

    “别的不必担心,咱们家没根基,一切听从陛下的旨意就好了。”既然没本事,就不要多事,一切听从皇帝的指挥。

    虽然历朝历代防备外戚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是陛下亲手培植起来的,那又不一样了。

    “娘娘的意思臣都知道了,娘娘放心吧。”赵元景道。

    第329章 有这个必要吗

    赵元景出了行宫,就赶着先回家,一边叫自己身边的小厮去通知老四回家一趟。

    兄弟两个在府中汇合,赵元景就将这件事说了。

    “安定桥的事我也听说了,既然陛下震怒,那只怕是不少人都要倒霉。好歹不牵连大哥你就好,至于外头的事,我会派人留意的。”这事叫赵冬时办正好,他巡防营正合适。

    相关人等很快就都下狱了,这件事没什么不好查清楚的。

    潘华的罪过是失察,他自己定好的日子汇报了上去。

    但是事实上他也没想到一座桥而已,陛下会关注。他就是按着正常流程走的。

    他也不是没事就大张旗鼓的跟陛下说我要造桥。

    只是毕竟也是个国计民生的事,又在京城里,他就跟邀功似得汇报了。

    没想到陛下那么在意,还亲自题字。

    这一来,工期是绝对不能耽误,偏下面选址稍微有点差劲儿,一来二去的,就真的耽误了。

    为了赶工期,很多东西都做的糙,一来二去,这面子工程就出了事。

    潘华肯定有责任,但是为这个也不至于叫他怎么样。

    只是调任是一定的,就算是平调,怕是几年内他也没机会升迁了。

    他也不年轻了,距离告老还能有几年呢?只怕这辈子,仕途也就这样了。

    下面一杆人,主管修桥的官员斩首。

    死了那么多百姓,总要有人承担。

    再往下,罢官,杖责,入狱。

    死伤的百姓官府都给了补偿,并且补偿的也不少。

    他们家里人哭过之后,也都接受了。这不是个敢跟官府闹的时代。

    何况补偿给的确实优厚,也就不会有人闹。

    不过这件事过了七八日后,无眠这里已经收到消息了。

    “果然如您所料,外头有了传言,就是将火往大公子身上引呢。不过外头的人也不是都信。”金波道。

    外头的百姓虽然无知,可赵家人名声太好了。

    赵家自家的府学就办的很好,何况前年的时侯,无眠还出资在京城修建了两座学堂,一座育老堂。

    但是总也有人信了,这事是皇后的大哥做的。

    但是信了又能如何?如百姓会跑去赵家围着门砸鸡蛋那种,都是电视剧里的。

    如今的百姓要想告官,他们自己得先受罚,熬过去才能继续。

    谁敢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流言豁出去?

    不过,闹出这种事来,言官就不能不说话。

    御史台的人,他们不需要证据,只需要风闻就够了。

    所以上书参赵元景的折子就放在了英琼楼的面前。

    对此,陛下也很淡定,这种事太常见了。

    御史台的人就是多数时侯烦得要死,可又不能或缺的一群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陛下不予置评,可这件事显然有人不想叫这么轻易的揭过。

    几日后上朝的时侯,言官集中开火,势必要治赵元景一个失察。

    没法子,现在潘华已经调任,工部最大的官儿就是赵元景了。

    下一个尚书陛下没安排,很可能就要落在赵家头上了。

    这就不光是流言的问题,还有各方的利益。

    赵家崛起的有点快了。

    赵元景是不会跟言官互喷的,他属于不太会说话的那类人。

    但是他不会,他老子会。

    赵康泰的官职低,刚够着上朝的资格。站在文官最后一排的那种。

    但是这人腹内有锦绣。

    言官们言辞激烈,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

    赵康泰却笑眯眯的摸摸胡子,引经据典的开始辩驳。

    不管言官是什么态度,他都是和煦的,一副我熟读圣人书,不跟你们这群莽夫生气的大度样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