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_第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2/3页)

望向坐于高处的苏文卿,道:“尚书大人明鉴,下官绝无私通逆臣之心。下官生于青州,深知这个时节,青州最是苦寒,寻常帐篷根本无法抵御严寒,如果不供应充足数量的棉毡帐篷,士兵可能会活活冻死。三千将士,只有三十帐篷,如何御寒?说句不好听的,便是手脚挨挤站着也挤不下。大人出身宁州,亦是苦寒之地,想来应该明白下官的顾虑,下官恳请大人施恩,将那批帐篷发放给前线将士吧!”

    “好一句‘施恩’!”

    张荣先扬声接话:“你口中说着无与逆犯没有私通之心,却处处向着逆犯说话,还敢指摘大人的出身,以此威胁大人,到底是何居心。逆犯叛逃出京,目无君上,落此下场,那是逆犯咎由自取!谁若要同情逆犯,那便是逆犯同党,怎么,孟尧,你是想伙同逆犯一起造反么?”

    “是啊。”

    另一官员也站了起来,朝苏文卿道:“大人,孟尧以下犯上,私通逆犯,必须严惩!”

    孟尧忽笑了声,目中露出弄出的失望与悲凉。

    在张荣惊疑不定视线中,慢慢站了起来,道:“不用诸位大人费心惩戒下官了,下官会向吏部递上请罪书,自请去青州,抗击狄人。”

    “下官只希望诸位不要忘了当初读圣贤书的初心,也不要忘了头上这顶乌纱帽,是为谁而戴。”

    语罢,不再看众人,也不再看主位上的苏文卿,转身往议事堂外而去。

    苏文卿皱了下眉。

    张荣显然也没料到孟尧会作出这等举动,震惊之后,咬牙痛骂:“这个疯子!”

    这时,忽有司吏急急进来,朝着上首禀:“大人,顾阁老有手谕到。”

    众官员皆是一惊。

    这个时辰,已经夤夜,顾凌洲堂堂次辅,怎会此时传手谕过来。

    司吏道:“听闻阁老也往户部下达了手谕,要……”

    “要如何?”

    这回是苏文卿开口问。

    司吏忙恭敬道:“要户部与兵部全力支持青州战事,不得拖沓延误。”

    苏文卿目中露出明显意外。

    其他官员亦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好一会儿,还是苏文卿如常接过手谕,眉眼压下一切意绪,微微一笑,与传话的司吏道:“去转告传信之人,本官一定会遵守阁老手谕。”

    司吏应是退下。

    一直等议事结束,众官员告退散去,苏文卿面上方露出几分平时鲜少露出的阴沉冰冷色。

    张荣留了下来,站在一旁察言观色,道:“真是奇怪,顾阁老掌督查院,除了凤阁例行议事,鲜少直接插手六部事务,何况还是直接下达手谕的方式。也不知阁老这封手谕,缘由从何而起?莫非是担心青州失守,危及上京?”

    苏文卿靠在椅背上,没有说话,然而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他不由缓缓握紧了拳。

    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时日,他仍旧无法忘记,那日在督查院院内,顾凌洲当着一众锦衣卫的面,命人拿出那柄寒玉尺的情景。

    为什么,玉尺上会刻着那个名字?

    为什么,顾凌洲会收一个世家子弟还是卫氏嫡孙为徒?

    重活一世,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上一世没能挽留住的那段师生之情,所以重生之后,他努力降低身段,去讨好对方,逢迎对方喜好。按照预定轨迹,顾凌洲分明应该已经提前为他锻了玉尺,收他为徒才对,为什么他做的比上一世还要尽心还要多,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难道只是因为他最终没有选择督查院的缘故么?

    可上一世,他在督查院坐了那么长时间的冷板凳,受了那么多的冷眼,对仕途却无丝毫助益,这一世,既有得知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