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青云路(科举) 第139节 (第1/2页)
总之他已经做好了被刁难,或是被无视的准备,然而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自己大概是想多了。 渠恺也就在头一天的时候来开了个会。 虽然对他爱答不理的,但是也没干别的。 不知是不想跌份同他计较,还是在憋什么大招,沈伯文暂且还不得而知。 开完会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沈伯文就再也没在户部见到他们的尚书大人了。 ——听说基本是都在文渊阁办公。 是听户部左侍郎说的,他还说除非是景德帝亲自下令尚书负责的事务,渠阁老才会过来。除此之外,户部的活儿,基本是就是他们两个侍郎,带着底下的人干的。 户部并不是个清闲衙门,一年到头都有事干,上至左右侍郎,下至小吏们,都不得闲,碰上大事,更是人人忙得脚不沾地。 所以沈伯文预想中的冷待,并没有发生。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沈伯文如今也有上朝的资格了, 每次都要半夜就起来,夜幕中的星子都还挂在上头,就顶着困倦出了门。 好在成贤街的位置的确不错, 以往乘车要花上将近半个时辰才能到地方,现在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站在朝堂之上,前面的官员说着无关紧要的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昏昏欲睡,沈伯文也不由得有点儿走神。 他参加朝会也有好几次了, 明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待会儿就又如以往那般平平淡淡地散了。 然而今日,似乎就出了那个意外。 正当龙椅上的景德帝示意身边的刘用下令退朝之时, 忽然有一道身影从文官队列中大步迈了出来,大声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用还没喊出来的话又憋了回去。 景德帝敛目,看向底下那个头发花白的身影,缓缓道:“爱卿请讲。” “启禀陛下,河南突发水灾, 堤坝被冲垮, 归德与汝宁二府受灾严重, 百姓流离失所,遍地饿殍, 死伤惨重,还请陛下派人救灾!” 话音落下,殿中倏然安静下来。 景德帝没有说话, 底下的臣子们也悄无声息, 只敢与相熟的同僚对视几眼。 河南怎么发水灾了?这些年又是旱灾又是水灾的, 大周是不是气运不顺啊? 沈伯文在听到这番话之时, 眉头皱起,心情郁卒。 水灾…… 景德帝没有沉默太久,咳了几声,便开口道:“此事交由内阁暂议。” 说罢便让刘用宣布下朝。 回到西苑,景德帝咳嗽不止,刘用急得赶忙让小内侍们温水冲了枇杷露来,小心翼翼地送到他手边,轻声细语地道:“陛下,您用些吧。” 景德帝没有拒绝,他伸手接过,慢慢地喝着。 甜丝丝的枇杷露顺着喉咙而下,抚慰了方才被咳得有些难受的胸口,多多少少算是压下了。 “陛下,您可千万要保重龙体啊。”刘用面露担忧,真心实意地道。 他们这些太监们,没有亲族,也没有同门,一身荣辱皆系于景德帝一人,若是他不幸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下一任天子面前,可就没有他们如今这些人的容身之地了。 这种想法时时刻刻都刻在刘用的骨子里,更加用心地侍奉起景德帝来。 景德帝嗓子舒服点儿了,手底下便翻看起关于河南水患的奏报来,一边看,一边思索着。 具体情况,还要等更加详细的奏报,虽然不会有人拿这样的事说假话,但这毕竟是大事,还是需要更准确的汇报。此外,锦衣卫的人应当也应该快把消息送回来了,若是情况当真那般严重,赈灾之事便需尽快定下。 锦衣卫并没有让他失望,当天晚上,放在盒子中的密奏便被送到了西苑。 景德帝看罢,便面色铁青,难看极了。 小内侍腰间挂着腰牌步履匆匆。 谢阁老,褚阁老与渠阁老,还有太子殿下连夜被召进宫中,西苑的灯火亮了一整夜。 …… 翌日,沈伯文刚到户部,点完卯还没把凳子坐热,宫中就来了个小内侍,恭敬地道: “沈侍郎,陛下召见。” 沈伯文应下,便起身同他一道往宫中觐见。 陛下现在召见自己这个户部侍郎,想必应当是河南水灾的事有了打算,准备让户部拿出个赈灾的章程了,想到这里,他脚底下的步子也不由得又快了三分。 他身高腿长,步子一旦放快,原本还以正常步速走在前面的小内侍跟着忽然就有点儿费力了,不由得疾走起来,才勉强跟得上。 “臣沈伯文,参见陛下。” “参加太子殿下。” “见过几位相公。” 到了西苑,许是景德帝提前交代过,沈伯文并没有多等,就被领了进去。 一进去,就发现殿内还有好几个人,顿时心下了然,这几位应当是昨夜就被叫过来议事的。 没有别的原因,盖因自家顶头上司的眼底一片青黑,板着脸也遮不住眼中的疲惫。 “赐座。” 景德帝没有多说什么废话,沉声道:“河南水患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