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青云路(科举) 第138节 (第1/2页)
沈伯文笑着同她道:“与师兄他们聚了聚,逃不过去,难免喝了两杯。” 她轻轻嗯了一声,明白相公自有分寸,便不再多提了,只问:“要用碗醒酒汤吗?” 想到醒酒汤那酸得倒牙的味道,沈伯文顿了顿,才若无其事地道:“不,不用了。” 周如玉不由得笑了起来,拿起他方才换下来的外裳,一边替他寻新的里衣,一边道:“二条巷那处宅子,我私底下找牙人垫了一百两,让给二弟他们了。” “嗯?” 沈伯文挑了挑眉:“那处宅子位置不是很好吗,我记得你一眼就看上了,怎么舍得让出去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周如玉拿了新的里衣给他, 面不改色地道:“我舍不得三元巷的宅子。” 那是他们在京都买的第一处宅子,承载了她太多的感情,里面有相公亲手为自己所植的玉兰花树, 霁哥儿也在那里出生,即便现在有了新的宅子,她也不想将旧宅子卖了。 沈伯文接过, 只听了这么一句,就立马想明白了, 不由得失笑,“舍不得的话,不卖便是了。” 他心中并不反对。 这座三进的宅子虽比三元巷的更大, 距离皇城更近,但这是景德帝赏赐的,能赐,也就能收回,自家只有居住权,并没有所有权, 若是自己能一直顺遂下去, 自然不必担心, 可做官这种事,谁能说自己定会顺风顺水呢? 万一自己哪天惹怒了陛下, 气的人家一怒之下收回了这间宅子,啧。 热水已经送进来了,沈伯文带着新里衣去了浴房, 哗啦的水声隐隐约约, 周如玉却弯了弯唇角, 坐回床上, 继续翻看起先前看了一半的书来。 等二弟他们一家人搬到新宅子里,三元巷那边倒是可以租出去…… 自家这边也安顿得差不多了,迁新宅和相公升官这两件事,家中还需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们,沈老太太懒得管事儿,也知道自己管不过来现在沈家这么一大摊事儿,中馈自然而然地被周如玉握在手中。 作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通常来说,设宴这种事,现在已经完全难不倒她了。 不过皇长孙偷偷溜出东宫,出现在自家宴上这种事,显然不属于通常情况。 沈伯文:“……” 他看着眼前特意穿了常服,身高相较于先前已经猛窜了一截的皇长孙,迟疑了片刻,才道:“您过来这边,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可知?” ——那肯定是不知道的。 李祯咳了一声,若无其事地道:“不知。” 行吧,起码还算诚实。 沈伯文有点头疼,要不是自家娘子瞧见了正打算跟着别的客人混进来的少年,差人告诉自己,到这会儿都不知道家里还来了个贵客呢。 但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 “臣明白了。”对上少年期待的视线,沈伯文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又对不远处的长子招了招手:“你陪着殿下逛一逛,说说话。” 李祯闻言,眼睛“嗖”的一下就亮了,“谢谢沈先生!” 沈珏走近应下,邀请皇长孙去自己院中坐一坐,对方欣然同意,两个身量差不多的少年这才离开了前院。 至于沈伯文,则是还要回到书房,给太子殿下写上一封信,告知皇长孙来到自家府上的事,派人送到左春坊去,也幸亏刚才听长风提起,太子今个儿因事去了那边。 信被送出去,沈伯文不免联想到自己在现代当老师的时候,学生放了学不回家,跟着去同学家里玩儿,家长等不到孩子回家,急得上火,还要给自己这个老师打电话询问下落。 ——果然调皮的孩子是不分时代的。 沈珏的明德院,两个少年正在书房中闲聊。 李祯许久不见他,好奇极了,问题层出不穷,又是问外面的事儿,又是问紫阳书院的事儿,显然对什么都很感兴趣。 “兴化府靠海,海产丰富,他们的鱼脍很出名,据说味道极美,不过父亲却不准我们吃,担心未经烹熟的鱼rou中有寄生虫,吃坏身子就不好了。” 李祯的问题又来了:“寄生虫是什么?” “嗯……大概就是一种会留在体内的虫子?”沈珏思索了一下,才道。 李祯露出了不忍直视的神色。 视线又转到了书桌上,扫到上面已经写好的一篇文章,不由得惊讶:“珏哥儿,你都学到这里了吗?比我快这么多!我记得你走之前,我们的进度是差不多的啊。” 沈珏点了点头,并不意外地道:“殿下您将来不必科举,读书只为明理,慢慢读便是了。” 很早之前,他就明白皇太孙读书跟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你现在是秀才了吗?” 李祯现在的进度虽然没有沈珏这么快,但是文章写得如何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反正他瞧着,桌上这篇文章已经写的挺好了,他才这么问了句。 沈珏又嗯了一声。 李祯听他话少,不由得支着下巴,“珏哥儿,你今日话怎么这么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