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00节 (第1/2页)
保罗菲尔-琼斯激动的点头,“就是虫洞技术。王浩,你刚才说的那种可能达到一定距离以后就会出现,不就等于跨过了空间?” “这里出现一片黑漆漆的定向强湮灭力场,跨过超越距离又出现一片同样的区域……” “不就是虫洞技术吗?” “强s波,穿透了空间抵达超远距离外的区域……” “额~~~” 王浩仔细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所说的情况似乎和虫洞很相似。 他还是摇摇头,“确实和虫洞技术类似,但也只是情况类似而已,强s波能穿透,不代表物质能穿透。” “目前还差的太远了,就连基础都没有,比如,我们还制造不出强s波。” “那就去研究啊!” 当面对充满科幻色彩的研究时,保罗菲尔琼斯总是表现的非常狂热,他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下一步的研究了。 …… 在下一步研究开始之前,研究组还是要针对实验情况进行总结,也包括继续完善理论部分。 这能帮助他们分析出很多问题。 比如说,很明确的一点,常规环境制造的引力场必定是常规强度s波。 即便没有明确的证明,还是能够判断出来。 比如,实验中的引力场,也就是定向常规s波,并没有能进入到反重力场,而是穿透了反重力场。 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是,制造出的反重力场有‘隔绝s波的表层’,但也同样很不一般,因为物质或粒子都能够很轻易的进入反重力场,s波却被阻拦在外,本身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同。 “一定要注意……” “常规的波粒子以及物质都可以进入到反重力场,但是s波却被阻隔在外。” “这说明s波的特殊性,它并不能以波或粒子来理解,我们甚至无法确定s波具有速度属性,还是要做实验研究来进行检测。” 理论研究的焦点就在于s波。 实验研究的主方向则在于如何制造出强s波,常规s波或引力场,相对于反重力场是强s波,但他们要制造的是相对于常规力场的强s波。 那么就肯定要联系到强湮灭力场。 在提出了强s波概念以后,再结合实验发现,理论组就做出判定——反重力场可以理解为‘不具方向的弱s波区域’,强湮灭力场可以理解为‘不具方向的强s波区域’。 现在要制造出强s波,就肯定要联系到强湮灭力场,就必须要让湮灭力场实验组参与。 在理论研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王浩就决定建立一个大型团队,专门来针对强s波进行研究。 这个大型团队包含引力场研究组、湮灭力场实验组、理论组,还有反重力组做配合。 钱宏宇都被调了过来。 湮灭力场实验组则有王强、薛涛、张俊磊几员大将参与研究。 反重力组的代表是肖新宇和颜静。 另外,还有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的谢君丽教授,专门做一阶辐射波研究的沈会明。 等等。 在进行一番讨论以后,王浩决定把研究基地设定在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又写了一份项目报告提交到了科技部门。 湮灭力场实验组、反重力中心早就成为‘最有钱’的科研机构,内部所进行的研究项目都是机构提供经费,向科技部门打报告也只是做‘工作报告’而已。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说一下正在研究什么技术,做什么项目,让主管的科技部门有了解。 仅此而已。 当然必定的流程还是要走的,科技部门也有权进行项目审批,有科技部门的签字以后,就等于有了官方的人证,可以放开手脚去研究了。 王浩发来的项目申请,都会在第一时间送来给徐老师进行批阅。 徐老师扫了一眼项目申请报告,顿时满脸都写着疑惑,“强s波?什么意思?” “s波还有强弱的分别?” “还有……制造定向的强湮灭力场,什么意思?强湮灭力场还能和s波联系在一起?” 徐老师马上把文件发给了薛建平院士。 薛建平是出身军方科研部门的院士,在科学基金会工作个三年时间,才刚被聘用为科技部门的顾问,他顶替的是邓怀真的工作。 邓怀真院士,已经离开科技部门,重新回到所属大学发挥余热从事教学工作了。 薛建平也同样是发挥余热。 他才刚刚担任科技部门的顾问,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所表现,上任以后,恶补了很多前沿科技相关内容。 比如,湮灭力场技术、湮灭粒子技术、s波、引力场技术等等。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不知道底层的数学逻辑,但也对于技术本身有一定的了解。 薛建平收到了徐老师发来的文件,仔细看了好半天,就去了徐老师的办公室,说道,“我看了您刚才发过来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