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45节 (第1/2页)
王善庆、张春利立刻组织进行材料检测。 实验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他们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新材料的检测工作。 结果是非常喜人的。 第一种材料,温度提升到1300摄氏度,超过1300摄氏度,有组成材料发生了融化现象,导致后续就没有数据了。 第二种材料,和第一种材料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温度提升到了1350摄氏度。 第三种材料,800摄氏度就发生了组成材料融化,却依旧检测到了高电势差,突破了固定到半流体的界限,温度也提升到了1460摄氏度。 第四种…… 第五种材料是一个突破,检测到超高温电流,温度为1750摄氏度,若不是高压状态,其中的锂元素化合物已经发生气化。 第六种…… 第七种…… “王院士!” 这一天的实验结束以后,王善庆马上过来报喜了,他满是兴奋的说道,“最后一种材料完全符合要求。” “tgl-03,2300摄氏度,检测到了高电势差。” “虽然还有没有明确的效率测定,但我们非常确定转化效率超过三十个点……” 王浩听罢顿时认真道,“具体说说。” 王善庆道,“tgl-03,其中的硫化物熔点610摄氏度、沸点1200摄氏度,锂元素化合物,熔点……” “在测试实验中,我们直接加热到1800摄氏度,发现转化效率超过30,之后继续测定,转化效率不仅没有变低,反而更高了。” “我们认为,tgl-03处在高压液化状态时,温度变高并不影响其电阻,同时让内部电子活跃度上升。” “如果是超过2500摄氏度,转化效率一定会超过50个点!” 王善庆说的非常肯定。 王浩也感到非常的激动,他马上去了光能磁化发电研究组,和他们一起进行了新一轮的测定,最终得到的结果和王善庆说的一样。 2500摄氏度以上,光转电效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大了,直接解决了光压发动机的电力问题,同时,效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针对光压发动机来说,光能磁化发电技术的优势就在于高效率以及设备简化,有了新技术以后,就不再需要落后的蒸汽发电技术。 蒸汽发电技术的转化效率也很高,但有个大问题是设备太过沉重,发电机的效率也很低,想要制造出高压强电流,就必须要好几台大型发电机一起运作,而发电机本身的重量就不可小视。 光能磁化发电技术就不同了。 这项技术放在光压发动机上,只需要添加一台强湮灭力场设备就够了,可以说和光压发动机完美契合。 同时,技术依旧有提升空间。 tgl-03带来的是针对光能磁化发电技术的材料新方向,可以顺着方向继续研究,让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 另外,外层透光管道材料,也可以继续研究,以便能拥有更强的抗高温、高压以及抗暴性能。 很可惜的是,新技术暂时只能用在单独运作的大型设备上,现阶段符合条件的就只有光压发动机。 比如,地面发电不可行。 即便是转化效率很高,但封闭空间内纯光源能量是有限的,设备内部最好把温度控制在2700摄氏度以下,否则材料就会发生融化损坏现象。 如果是地面发电,还不如用湮灭粒子技术配合蒸汽发电,同时扩大热源空间,就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热量。 在湮灭粒子技术近乎于‘无限能源’前提下,地面的空间足够大,能源转化效率反倒是不重要了。 其他大型设备也用不到。 比如,航母,完全可以用‘核动力’,‘核动力’技术更加成熟,也能持续制造能量。 光能磁化发电是全新的技术,设备精度以及成本就相对太高了。 …… 在完成了光能磁化发电的材料研究后,王浩迫不及待的去了光压发动机制造基地。 两个月时间过去,实验基地的变化太大了。 在距离基地十几公里的位置,就已经能隐约看到凹面反射镜框架,那是一个直径120米的巨大圆球。 120米,四十层楼高。 再加上是个巨大的圆球,外在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 这也是光压发动机的研究,最初就决定不保密的原因,如此庞然大物,根本做不到保密,不谈周边是否能看到,距离地面几千、过万公里的卫星,都很容易直接看到。 实际上,有好多机构都通过卫星查看实验基地。 以高精度卫星的角度来看,能轻易看到一个超大的圆球,他们也都知道是制造的光压发动机。 大部分机构是不看好的。 光压发动机的概念实在是太超前了,即便有基础的湮灭粒子技术支持,想制造光压发动机还是让人不能接受。 其中有很多无法光合的技术难关,高温环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