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三百六十八章 炼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八章 炼焦 (第2/2页)

一,可以轻易掰断,就是完美的木炭了。

    其流程大致总结下来,两个字,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所以,窑是先点燃,让窑内的空气升腾起来,然后,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把窑密封住,以隔绝空气。

    窑完全密封之后,此时其中的火焰并不会立刻灭掉,还会继续燃烧,直到窑内的氧气消耗的差不多了之后,火才最终熄灭,此时,窑内就充满着大量的高温空气。

    经过一段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作用之后,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之后,木炭就成形可。

    匠人们是第一次炼焦,煤炭没炼过,但是,按照一样的方法,把煤炼了一遭。

    数日后,开窑。

    李孟羲迫不及待的去看成果。

    李孟羲走到了窑里,窑中,还热乎乎的呢。

    烧好的煤炭,已经高温裂解,变成了一大块。

    用锤子把焦炭敲碎,焦炭便成了。

    然后,便是按和炼铁一样的方法。

    把石英沙,和纯碱,加在一起高温煅烧。

    又一日后,玻璃烧成了。

    李孟羲见陶锅之内,石英砂和纯碱,变成了一些晶莹剔透的……玩意儿。

    玻璃可能是成了。

    但是,玻璃如何变成玻璃试管的。

    李孟羲疑惑了。

    好像,是得把玻璃加热,然后,用铁管用的。

    吹成各种形状的试管,应该是这样。

    还有,因为是第一次做玻璃,石英沙和小苏打的比例用的不太对,只烧出了小部分软质的玻璃,看来,得研究一下,看如何将石英石和小苏打达到完美的配比。

    最后,又花费月余时间,李孟羲试出了石英石和纯碱的材料配比,大致是,二十比一就行。

    也就是,二十斤石英沙原矿,或者原石,加上一斤纯碱,便能成功煅烧出玻璃。

    玻璃知道该如何烧制了。

    能从天下各地搜集来最好的石英沙,最好的纯碱,煅烧玻璃没得难度。

    十几日后,李孟羲手里拿着一根铁管,然后,粘了一点融融状态的玻璃,深吸了一口气,用力的一吹。

    玻璃吹起了气泡。

    然后,李孟羲头就晕了。

    吹玻璃太费氧了。

    看来,一个人是无法做出那么多的玻璃器具的,得把技术扩散开来,可催生出一大批玻璃匠人。

    玻璃试管,在李孟羲吹废了上百件玻璃之后,终于吹出了一根形状不那么规整,还有点弯的玻璃试管。

    下一步,就试试玻璃试管用离心法,能不能把血细胞和血液离心。

    于是,李孟羲便取来牛血,然后,放在试管中,做一个手工离心轮。

    就是一个圆纸板,上边插两根绳子,一拉一放,园纸板就极快的转动起来了。

    这时,把装有血液的试管绑在园纸板上,然后拉着绳子,来回拉,纸板一圈一圈的来回转。

    然后,拉上个几百上几千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比较重的血细胞就分离在了试探底部,也就因此,完成了离心。

    离心工作完成,血清就和血浆分开了,就能提取抗体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