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离血清 (第1/2页)
最终,李孟羲成功分离了血液和血清。 只要用注射器,小心的只把上层血清吸取之后。 不对! 不能用注射器吸取,注射器力量太大了,不好控制,稍微吸一下,一不小心就把下层的血细胞给吸走了。 如果,用试管斜一下,想把上层血清倒出来,那不好把握力量,稍微歪一点,一下不小心把血细胞也倒出来了。 所以,此时需要一个精细的仪器,滴管。 滴管是一个锥状的玻璃管,其一头有毛细一样的针管,另一头,套着一个小的气球。 气球按一下再松开,通过空气压缩,把上层血清从种吸取出来。 可是,试管都这么难吹,滴管,好像更难做出来。 李孟羲颇感头痛。 一月后,李孟羲终于把玻璃滴管做出来了。 用的方法是,用一根比较比较细的铁针,在玻璃处于融融状态的时候,把玻璃卷在细针上,然后,玻璃滴管前端的毛细针筒就成了。 提取人体抗体的所有前置工作完成了。 然后,李孟羲带着上千医师,奔赴幽州,到伤寒爆发的几个郡县,开始了漫长的抗疫工作。 三年之后,疫病大致消灭。 说来,汉末之后,为何有五胡乱华呢? 是因为战争烈度大? 不对,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纷纷,比汉末战争烈度大多了,但是,乱成这个样子,胡人也没来乱中华啊。 纵然春秋战国乱了几百年,人口一直不多,但是,也没少到汉末那种程度啊。 所以,究其根本,汉末之所以汉人人口锐减,死于饥荒和战乱的虽然很多,但是,并不能动摇汉人人口的根本。 毕竟,农耕民族,人口数量巨大,就算战乱没了一半人口,剩下的人口也不是游牧民族所能比拟的。 汉末,八成人口被伤寒疫杀死了。 而若是没有伤寒疫,纵然战乱再打两百年,汉人人口依然不会下降到会被游牧民族威胁的程度。 在古代,战争对人口的消耗不比一战二战。 古代,哪怕打仗打一百年,平均每年三场仗,那么,作战各方,每方四个十万人,一年,战死的总人数也就是五十万而已,放在以数千万人口为基本盘的汉末,每年五十万兵员的消耗,每年战死五十万士兵,这种战争烈度,已经很可怕了,但是,不足以打到让人口骤降的程度。 伤寒疫,才是真正的大灾难。 在李孟羲早就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伤寒疫三年内被扑灭。 伤寒没有了,汉人人口也不会大规模锐减了。 汉人人口依然对游牧民族绝对强势,那么便不会有五胡乱华了。 一个汉人能打五个胡人,但是,打不过五十个胡人。 当汉人人口少到需要一个汉人打五十个胡人的时候,便有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既然,人口没跌落危险局面,伤寒疫没有了,人口没跌落到危险局面,那么五胡乱华,就不会再发生了。 压灭了伤寒疫,李孟羲回朝。 因灭伤害有功,李孟羲官再加一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