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喜⑥ (第4/5页)
场成亲礼,宾客几乎一样多,一样的热闹。 甚至四阿哥的婚宴,还比三阿哥的少了几个人。少的几个人均是佟佳氏,说是在三阿哥的婚礼上喝多了喜酒,伤着胃了,不敢再喝。礼物送到,人没到。 只有四阿哥自己心里清楚,早在三阿哥成亲礼之前,佟佳氏和赫舍里氏的几位重要人物,已经在私下里送过他一份厚礼了。比如,佟国维给了他一万两银子的红封;索额图送了一副唐朝韩滉的《五牛图》。 “这八成是你阿玛在背后搞的鬼,不想让老四在朝中太显眼。”康熙哼了一声道,“整个朝堂,就他最滑头。朕最讨厌的就是受耍滑头的人。” 佟宝珠拿着拨浪鼓,逗着三元元,说话:“小十七,你皇阿玛又在说你外公的坏话了,怎么办呀?” 十七阿哥张着小嘴,傻呵呵笑,过了一会儿,挥舞着两只小胳膊奶声奶气地喊:“皇阿玛,抱抱。” 康熙:“……”会说话了?!!! 什么滑头不滑头的,瞬间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赶紧过来,抱起了他的崽崽:“来来来,再叫一声阿玛,阿玛赏你糖吃,倍甜倍甜的糖。” 孩子们是朕的未来,与当下的俗务相比,朕更加看重未来! 太子这次回来,康熙便开始让他协理政务,并下令,那些鸡毛蒜毛的小事,就不用呈上来了,让他和内阁大臣商量着决定。 如此这般,省出了不少时间。 每日中午可以休息一个时辰;太阳一落山,就结束了这一日的忙碌。来到坤宁宫,陪女人逗孩子,过寻常人的日子。 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金秋十月。自十月一日起,各州府系着红绳的贺表,纷纷入京。 江南的双季稻试验成功,第二季丰收在望。 盛京的大豆,今年增产三成;玉米、红薯、花生大丰收。 河南新垦荒地,增加了三千亩。 杭州的海塘增高了一丈。 福州出现了双穗稻。 龙华寺的一株文冠果树,长出的果实两两相连。 广西桂林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芝灵,高一尺余,色淡黄,状如祥云。 大清银庄自开业以来,赢利两百七十九万两白银。 水力带动的织纺机和织布机试制成功,不日就可投入生产。 云贵的矿务,四川的盐茶,蒙古的养牧等等。每个州府的贺表里,最后两句都是禀报当地的喜事,说晋封皇贵妃为后是得天兆之大喜。 康熙把这些贺表扔在葛尔丹跟前,佯装气怒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生活安稳,有饭吃有衣穿,才是最大的祥瑞。什么灵芝果树白鹿双穗稻红穗稻,统统都是虚的。这些人就是借助皇后的晋封大典讨朕开心,朕能被他们这些小小的伎俩迷惑?” 葛尔丹一边翻着折子看,一边说:“他们也许是好意。” 康熙“唉”了一声,“是好意,但是这种想糊弄朕的心思,其心可诛。看在皇后的大喜日子上,朕暂且不找他们算账。”接着,从一叠奏呈里,翻出一本,递到葛尔丹眼前。 “你看看这个。玉田县亮甲镇小泉村的一处山泉边出现了一片红色的稻米。这事说来有些奇怪。昨晚,皇后说她梦到了一种奇异的稻米叫康熙胭脂米,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可治百病。今日,玉田县就上了这份贺表。朕已经派人去玉田县了,取回来之后,拿给大汗看。” 正说到此处,梁九功来报,说去玉田县的侍卫带着稻米回来了,“这天下果真是有胭脂米,色泽诱人,粒粒饱满,香气扑鼻。万岁爷,天降祥瑞啊!这是老天爷,在护佑我大清国。” 晚上回到坤宁宫,康熙提到这件事,哈哈大笑了半天。 “皇后,你没看到葛尔丹看到胭脂米的表情,哈哈哈哈,惊呆了。他居然真信了,朕编的故事。朕还承诺,等明年收成多了,就给他送过去一些康熙胭脂米的种子。封后大典过后,朕要继续留他,让他看看公主出嫁的盛况。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准葛尔和大清国的巨大差距,彻底断了他反叛的念想。” 又笑了一阵子,才转了话,“皇后今天都做什么了?” “教阿努王后认汉字,顺便给她讲先帝的事。”佟宝珠梳着头发应话。 “哦?讲先帝什么事?”康熙好奇极了。他皇阿玛是老祖宗心口的一把刀,是太后心口的一把刀。伤得她们血淋淋的疼。关于顺治皇帝的话题,几乎成了宫中的禁忌,宫里人极少提起。 佟宝珠知道,过不了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