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53节 (第3/3页)
萧宁见人,募粮,文书下发各地时,闻大昌坦然告知国库无粮,其中原由,各自皆明,值于此时,扬州水灾,百姓欠收,暂时无事,不代表后续无事。扬州刺史预先准备,是以防不测。 凡捐粮助朝廷渡过难关者,赏白银黄金,赐爵位,封其号。 好处,细细地数来。朝廷之上,其实要说金银并不在少数,可这世上最值钱的却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救命要的粮食。 萧宁想出这个办法,募粮不假,亦是为了用手中无用的东西,换取于朝廷有用之粮;于他人,对其他所求名利者,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可得其利。 文书送达,众人看着这份文书,颇是觉得稀奇,当然也有不同意的人。 于朝廷之上,李御史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尤其的激烈,“陛下,功名利禄,岂可以粮食交换。” 萧宁不紧不慢地问:“功名利禄若无,人可活;若无粮食,人能活否?李御史能几天不用饭食?” 所谓功名利禄不可交换,也不想想人活着才能追求功名利禄,人若是死了,还能剩下什么? 李御史被噎得半死,半响反应过来道:“若以商贾之利而得功名,与商贾何异?” 对此,萧宁嗤之以鼻,“学成治国平天下之术,与帝王效力,为百姓谋福,从而得以身居高位,受天下敬仰,难道不是各取所得,同样是交易?” 口口声声看不起商贾的人,岂不知这世上的事,本就是各取所需,所有所得,因而才有名利。 李御史再次被噎得说不上话,萧谌在上听着亦是无奈,怎么就有那么傻的人呢,终日跟萧宁吵闹,最后总是吵不赢,他又总是学不乖。 “国库无粮,百姓受灾,身为朝廷命官,当思如何解百姓之难,而不是鸡蛋里挑石头。旁人想出救民之策,你却道这不合规矩,那不妥当。 “什么是规矩?救民于难,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助百姓度过难关是规矩。再大的不妥当,若能叫百姓安度危难,那便是最大的妥当。” 萧宁一番话有理有据,怼得李御史就算再想挑毛病,找麻烦,那也难。 姚圣颔首赞同地道:“公主殿下言之有理。身为朝廷命官,尸位素餐,不能为民解忧解难,才是最大的不妥当。李御史若是有其他的良策,或可解国库无粮之境,我们且听听亦无妨。” 附和是附和萧宁,也得给别人一个出头的机会,最好是能让他说说,他是否有比萧宁更好的办法。 众人的视线落在李御史的身上,一致等着他想出个好办法。 李御史家底丰厚吗?并不! 他能说凭一己之力解决百姓之难?能叫百姓都乖乖的承受饥饿之苦,熬过去? 那更是不可能。人若不能果腹,撑不了多久。 李御史若说一开始还不服,这回被姚圣问起可有好计策时,他是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最后不得不如实地道:“我并无良策。” “哦!”姚圣并无其他话,只是冷淡无比地回应一声,随后转头迎向萧谌。 只这一个字,且问问李御史的脸痛吗? 李御史面上尽是尴尬,要是地上有个洞,他怕是要在第一时间钻进去了。 萧谌给了姚圣一记赞赏的眼神,干得漂亮,相当的漂亮! 姚圣莞尔。他也不是多守规矩的人,一向不喜欢受人约束,处处被人说着此事不妥,那事不宜。 萧宁想出这法子,确实能解无粮之困境。 毕竟百姓虽然不能粮食无法供给自身果腹,可这各世族,哪个不是被养得肥头大耳,对粮食一向挥霍无度。 现在大昌朝同大兴不一样了,对各世族再不复从前的厚待,一个爵位,纵然只是一个虚衔,有这个虚衔也总是比没有要好得多吧。 难得大昌大方一回,竟然舍得用粮食换爵位,但凡要是不傻的人,家里有粮,又怎么会不乐意拿出去换一个爵位。 大昌的情况,谁知道将来选人才会变得多么苛刻,趁现在有机会,能趁早拿个爵位最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