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50) (第3/3页)
止川蹙眉。 小时候没有多大,就离开家乡了。 西淮的声音微微发哑,低声说:那个时候还不太记事。 哦。 银止川随口应了一声,也没有太放在心上。那行吧,回头有金陵的节度使进王都拜会,我让他们给你带一些故乡小食。 西淮略一颔首,轻声说: 谢谢少将军。 他们二人说话间,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靠西边的后院了。 银止川脚步倏然一顿,看着那水榭廊檐尽头的府邸,神情中略微发生了些隐秘的变化。 今天就逛到这儿吧。 他道:有什么事,明日再谈。今日你也累了。 西淮看着他的背影,敏锐地发觉银止川声音和方才变得微微不同了。 他抬眼,朝前望去,能隐隐看到更往前的银家宅邸。 然而那里几乎是一片荒芜,大门上覆满了青苔,铁索上满是斑驳锈迹。 仿佛很久都没有人进去过了。 前面也没什么好看的。 银止川道:脏乱得很,等何时心情不好了,还能去找点乐子。 西淮几乎瞬间就明白过来了银止川为何不肯再往前走,但是他也只是低低应了一声,没有说破。 银止川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只是将他送回卧房,自顾自离开了。 房间内,西淮注视着这个陌生的环境,从一个角落,扫视到另一个角落。 他的目光途径桌案上的一盏灯的时候,略微停滞了一下,而后慢慢走过去,轻轻在灯上抚了抚。 很熟悉的模样款式,没有想到能在这里再次见到。 西淮想,这样的金玉多枝灯,他已经快要有十年没有见过了。 金玉多枝灯,样式繁复贵重,从前秦淮一带,富有显赫的家族都会用。 包括西淮家。 西淮那时候年纪小,最喜欢看这样一点点亮起来的光芒。 每次见到都十分欢喜,走到何处都要带着一盏 连他父亲被贬,全家流放沧澜时,也央求母亲,在有限的行装中放入了这样的一盏金玉多枝灯。 娘,为何我们要走? 那时,七岁的他站在空荡荡的大院子里,茫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仆从奶妈都已经遣散了,整个院子里兵荒马乱,只剩下一片狼藉。 他和jiejie牵在一起,仰头看着父母问。 父亲还在一沓沓地往箱箧里搬书 四书五经自然是要的,《周易》《中庸》也放不下;再看看《九歌》《九章》,心中同样十分不舍。 最后收拾了一个下午,父亲也没有收拾出到底要带走哪五箱书。 书,还要看书! 母亲看着犹豫不决的父亲,突然哭出了声来,嘶声哭道:若不是为了书,我们家会落到这样的境地!? 父亲不说话,只是抚着怀中的古籍,眼睛里偏执又柔和。 若是嫁与打油郎,白丁文字识不得,也不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母亲哭道:叶清明,我恨不能你从未读过书! 但是,叶清明,怎么可能没读过书? 那个时候,年幼的西淮懵懂想。 他的父亲,是整个金陵最负盛名的叶家郎,应试春闱那一年,是全年的魁首。 往他们家族谱往上数,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有六个状元了。 那时,叶家在整个金陵,都是赫赫有名的腐书网,提起来时,无人不是羡艳钦叹的眼神。 因为才华横溢,又从来不拉帮结派,圣上认为这叶清明是个老实人,令他去修国史。 但是有时候,老实人做的事也并不是总被人喜欢。 尤其是在这时常不得不需要圆滑的朝堂。 君上怎么说,你便怎么修就是了,你耍滑头瞒得过去么!? 母亲哭道:世道,早已经就是这样一个世道。入了仕,摸爬滚打不过混口饭吃,人活一辈子,你活得那么难做什么呀! 那一年,西淮懵懂地记得,已经是云华十六年。 是先帝在位时最手慌脚乱的一年。 天下大旱,灾荒四起。 饿殍于野,无处不是哀叹的黎民苍生。 然而,在这样的境地下,先帝令著作郎们记国事,要求他们称: 四海升平,海晏河清。成文帝乃千古之贤帝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