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风雪_分卷(5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51) (第1/3页)

    叶清明是著作郎们的主事,他不解问先帝:

    栖灵峰以西北,饿殍两万余人,如何海晏河清?

    先帝一笑,说:未有此事。

    叶清明不识好歹,又问:去年洪灾溺亡七千余人,又如何四海升平?

    先帝说:同样未有此事。

    叶清明迷惑看着高高在上的君王,心里似仍有不解。

    他后来垂首不语回到家,伏案想了一整夜。

    书房里的案卷都快要被他摸得起了毛边,最终叶清明还是决定,自己宁可想不通这个问题。

    读书人,不能愧对于书。

    他宁可这么糊涂下去。

    于是西淮父亲悄悄如实记下了国事,违背先帝所令。

    半年后,遭人告发,府邸被抄,举家发配沧澜。

    临出发前,西淮父亲好似如释重负,望着自己被贴了封条的宅邸,还说:

    幸好,该守住的,我都守住了。

    他一介读书人,也没有别的本事。不过一身弱骨,和一颗读书人的良心。

    他不能像战士们上边疆打仗,只能守住自己手中的那杆笔。

    他守住了。

    叶家被发配的沧澜,是个边陲的小城。很靠北边,介于燕启和盛泱的边境。

    一年有三个季节都很寒冷,只有六七月份是温暖的。

    但即便此,西淮对童年的记忆依然十分美好。

    因为他们一家四口在一起,jiejie开朗活泼,母亲娴雅温柔,父亲教他吟诗作对。

    他从秦淮来到而来这极北的沧澜,但是依然像一个腐书网的叶家公子那样长大。

    颜儿,昨日的《中庸》记住没有?

    每日吃过饭后,父亲都会在那个又小又破的院子里教西淮读书。

    叶清明熟读所有经书,有些没带过来的古籍,就沾水默写在地上,让西淮在水迹干涸前记住。

    西淮像他的父亲一样,对文字有种天然的敏锐,几乎过目不忘。

    十岁之前,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中庸周易,以及所有的经典古籍。

    他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平淡却其乐无穷。

    直到那一日守城的将领弃甲而逃,沧澜城破了。

    颜儿,快逃!!

    他看见母亲拼命地把他们往地洞里塞,父亲抵住门,从来清隽瘦弱的身体骨架被外头的踢踹撞得一颠一颠。

    外头火光接天。

    燕启人来了。

    将他们塞入地洞,母亲奔去帮父亲抵住了门。

    而父亲快步走入堂中,那里有一把他们从来没有用过,只作装饰的剑。

    叶清明的手这辈子只提过笔,而那一日,他颤抖着握住了剑柄,猛地一抽

    剑光寒凛。

    城破家亡,文人弱骨。

    书生拔剑,莫过如此。

    那一刻的画面永远印在了西淮眼中

    那时院子里有一个木架,上头摆了书。

    西淮的父亲胸口插着剑倒下时,就将那架子碰翻了。

    上头的书尽数落下来,被他的血缓缓濡湿。

    西淮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平凡,每个人都很善良的家会就这样支离破散,被彻彻底底摧毁两次。

    第一次动手的是腐朽不堪的盛泱。

    第二次是守城不利,懦弱弃战的镇国公银家。

    说起来,银止川是他的仇人。

    他从第一眼见他时,就恨极了他。

    第57章 客青衫 04

    府邸里多了一个人,但银止川的日子好像也没受什么影响。

    他觉着这个小倌,看着虽然冷清寡淡,但其实很柔顺。

    时常见到他,就是独自一个人坐在那里,垂着眼,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有时候银止川赏他什么东西,西淮也是淡淡的,好像高兴,又好像不高兴。

    只有一日,银止川回府,看见廊下那人,突然心头一跳。

    发觉这小倌怎么一日日,和当初见到变好看了似的。

    那是西淮?

    银止川问跟在身后的仆从。

    仆从垂首,道:是,正是西淮公子。

    西淮穿了一身月白的柔软薄衫,正坐在檐下烧雪茶。

    身形看上去单薄纤细,茶水搁在红泥小炉上,咕噜咕噜冒着泡。

    从侧面看过去,他沉默而安静,从下颌线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