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繁琐杂事,清廷的两难 (第2/3页)
众怨恨,为乱党所蛊惑。” “大人说得极是。”陈文强貌似感慨地说道:“琼州万宁民乱,便是官府出尔反尔,使会党有机可乘,民众蜂起响应。” “抚民哪,万宁民乱最后不是以安抚平息了?”张之洞重重地叹了口气,“湖北新军被抽调过半,然西南之地瘴疠丛生,士兵水土不服,伤病颇多,将领已多次来信诉说种种困难。朝廷呢,却还要催调,真是——” “湖北新军乃大人竭心尽力方才练成,又是南方新军编练之根基,岂能屡番抽调、异地作战?”辜鸿铭有些忿忿不平地说道:“滇、桂、粤、黔,再加上川、赣,六省军队、数万之众,食粮拿饷,却皆不堪战,谁之过也?” “旧军不堪战早已明了,所以才要大力编练新军嘛!”张之洞苦笑一声,摇头道:“然朝廷无钱,地方又能拿出多少资金?新军,实在是太耗费了。” “旧军既不堪战,便当全部裁撤,省下钱财编练新军。”陈文强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大人,西南动乱可否以安抚之策平息呢?若能暂时安稳,也算是一个缓兵之计,为新军编练腾挪出时间。” “此乱非彼乱,怕是很难啊!”张之洞沉吟着说道:“复兴会可是革命党,是要推翻朝廷、取之代之的。势不两立,如何能安抚呢?” “那停战议和呢?”陈文强试探着说道:“给复兴会一块地盘,可名为‘自治’或‘特区’。只要争取到时间,以全国之人力物力对一隅,岂有不胜之理?” 辜鸿铭眨巴着眼睛,看了看陈文强,若有所思。 “很难,很难。”张之洞摇了摇头,岔开了话题,“粤汉铁路的进度很快呀,听说再过半月,武长线便可贯通?” “应该是没有问题。”陈文强自信地笑道:“这以后呢,在湘省怕是看不到成千上万的民众大修路基的景象了。” “也不见得。”张之洞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粤汉铁路修完,还有川汉铁路呢!看起来,川汉铁路若是不由文强这样精明强干之人去主持修筑,是没有筑成之日啦!” “川汉铁路公司的水太深太混,我是不太敢接手的。”陈文强苦笑着摇头,“还是集中精力把粤汉铁路先修完吧!” “也好。”张之洞也不勉强,沉吟了一下,说道:“文强啊,本部堂之前曾许诺,把铁路巡警编成一标新军,以减轻铁路公司的财政压力。现在呢,恐怕还要你多出力,再编练一标新军,以保湘鄂两省之稳定。” “钱呢?”陈文强一摊手,诉苦道:“大人是练过兵的,定然知道这新军的耗费,即便是平时的维持,也需巨款支撑。大人许给我的一标新军尚没有眉目,这又加一标,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若你肯出力相帮,等新军练成,对你也是一种保障嘛!”张之洞循循善诱,轻轻摇着扇子,看着陈文强。 “大人在说笑了。”陈文强狡黠地一笑,说道:“编练的是新军,又不是私军,说调走就调走,还不是朝廷和官府说了算。对我来说,又何来的保障?” “这个——可以稍做变通嘛!”张之洞老脸一红,急摇扇子,“那你有什么要求呢?湖北兵力不敷,万一湘鄂有乱,你也要遭到损失嘛!况且,这也是本部堂为你日后着想,所做的安排呀!” “那得容我仔细想一想,现在可答复不了。”陈文强摸着下巴,并不肯轻易表态。 “可见你还是有力相助的,只不过——”张之洞微微撇嘴,“就是个不吃亏的性子。” “大人哪,我现在可是负债经营。”陈文强叫苦道:“铁厂的赢利差不多全投进铁路了;枪炮厂呢,只是微利销售;还要扩大生产,购置设备,新建工厂,用钱的地方太多。要是没有银行支持,我早就破产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