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4节 (第2/2页)
须泡过药浴。 药材也要花银子买,江知州手里有了这五万两银子,在安置流民时也略有底气。 雇佣流民做工,只是短期措施,长期措施是鼓励流民们去拓荒。 有主的土地江知州动不了,无主的河滩、荒地,江知州作为临清城父母官却是可以做主的。 程卿的建议是三年免田税,有三年做缓冲,薄田也该养肥了……对于想在临清安家落户的流民来说,有了自己的田地就有个根,他们有糊口的活干,有田地,能落籍,谁还舍得继续北上? 就是跑到京城,也不见得有这样好的条件,继续北上,路上还要吃许多苦,不如就留在临清! 程知绪觉得五皇子是自降身份,程卿倒觉得五皇子收商人的银子并不丢人,消息传回京城,肯定有人会指责五皇子,但又能怎样? 重要是,五皇子这样干,把流民就近安置,保障了京师的安宁,这是自己顶了骂名也要为皇帝分忧,多孝顺的儿子啊! “你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好我好大家好,对所有人都有利,事情就容易成功。” 在临清忙了两三天,终于要启航了,程卿见俞三求知欲很强,也有时间陪他说道说道。 从程卿嘴里说出来很简单,俞三觉得一点都不简单,他没搞懂临清的商人为何会热衷修新的码头,能赚钱是肯定的,可从哪里赚钱? 程卿忍住笑,“你可以问问崔彦。” 俞三的小表情里全是控诉。 怎么能让他去问崔胖子? 可程卿就是铁了心不告诉他,俞三郁闷极了,在甲板上走来走去纠结,最终还是握紧拳头,跑去找崔彦了。 程卿终于忍不住笑出声。 这是去请教崔彦? 瞧着像去打架的。 不把态度端正了,在崔彦那里肯定要吃闭门羹。 小磐走过来,好奇道:“少爷,俞百户和崔主事一直都不对付,您为何一定要俞百户去问崔主事呢?” 小磐不是故意偷听,她耳力好,这艘船上发生了什么都别想瞒过她。 离开京城后,程卿鼓励小磐多问多学,小磐觉得俞百户的疑问自家少爷肯定能解释得更清楚——反正少爷就是很厉害,要科考就六元及第,要做官肯定能位极人臣,若要去经商,一定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贾! 程卿对小磐解释时就耐心多了: “正因为他俩不对付,我才要俞三去找崔彦,吵架也是培养感情的方式,大家不拧成一条绳,到了淮南又该怎么办?” 在天津卫的危机,是侥幸躲过了。 但这一路南下,还有许多困难和危机在等着大家。 俞三不仅是锦衣卫的百户,还是骆竣的外甥,他带出来那些校尉,肯定是骆竣给俞三保命用的,除了京里带出来的锦衣卫,俞三还能联系全国各地的锦衣卫,程卿必须把俞三完全争取到自己这一边。 她不想靠着撩拨俞三,让俞三昏头转向达成目的,她想要俞三自己想明白。 如果俞三也是真心想为淮南灾区做点实事,那与她和崔彦的大目标就是相同的……想到俞三塞给她的一千两银子,程卿觉得趋势很好嘛。 程卿去找五皇子交账,五皇子拿到俞三等锦衣卫给的一千两银子很高兴,却不好大肆张扬:“这点还要俞百户他们多体谅。” 程卿了然。 五皇子要说俞三等人捐了一千两,那其他军士肯定也得捐。 去淮南赈灾的人个个都跑不掉要掏钱袋,这就成了逼捐了。 军士可没有商人富裕,而且大部分军士都要养家的,俞三和谷宏泰之流家世本来就好,俸禄饷银根本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 五皇子不愿意高调宣扬,却请程卿依旧把账目做好,包括临清商人们送给五皇子私人的“礼物”,全部都登记在册。 “等到了下一个粮仓,就把这些东西通通卖掉,再以临清商人的名义一起捐给淮南。” 像那鲁会长,以临清商会的名义捐了三万两给淮南,私下里又送了五皇子一对白玉马和一箱子宝石,至少也值上万两银子。 其他富商有样学样,都是明面上捐一份,私下里再单独送一份。 还有赠送美婢,要给五皇子红袖添香的。 美婢当然不可能要,私下送来的财物,五皇子都笑纳了。 程卿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十七岁的从五品侍讲学士,眼睛不瞎的都知道她前途无量,自然也收到了些‘礼物’。 她打算带去淮南再说,如果五皇子不把富商们私下送的‘礼物’入账,程卿就偷偷变卖自己的那份。 现在五皇子把话说开了,程卿那一份也可以光明正大登记入册,卖了银子赈济淮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