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笔记_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2/3页)

因为他们小时候的接触,我觉得,这个女人对连环杀手有着病态的爱恋,还有着不切实的幻想。她妄想自己的行为能够让他改过自新。在历史上,喜欢连环杀手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女人想要嫁给连环杀手,心理学家对这种心理有过诸多的分析:拯救幻想,母性需求,替代幻想等……”

    但是因为人数较少,缺乏研究案例,这种行为的具体心理原因还是难以定性。

    调查报道记者希拉·埃森博格(sheila isenberg)曾经编著过一本书,名叫《爱上杀人犯的女人们》她写道:“这些女人与杀人犯之间的恋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们的需要。”

    蓝安对宋蓝恩做的事,想要包庇她的顶罪行为,并不出于公众安全考虑,仅仅是她个人的满足和自我感动。

    陆俊迟对此表示赞同:“她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法律也会制裁她……”

    随后他们又从董桉辰那里问到了一些零碎的信息。

    是他从小窗给了宋蓝恩那些沙,宋蓝恩就给了他那两枚炸弹,告诉他这么做,于可可的难题就可以解决了。

    事发以后,宋蓝恩让又惊又怕的董桉辰把一切推到蓝安的身上。

    看来,不光常人无法理解她的行为,连环杀手也未必领情。

    陆俊迟从观察室里出来时,看到苏回独自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这个白板是邢云海留下来的,上面还有着他的字迹。

    会议室只开了一盏灯,有些昏暗,衬得他的背影十分消瘦。

    陆俊迟忍不住走过去,看向他清秀的侧脸。

    苏回眯着眼睛回头,确认来的人是陆俊迟,又回过了头去。

    他们今天得知了细沙的真实身份,案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是谁也高兴不起来,在他们抓到了蓝安,找到细沙真实身份的同时,那个变态也同时恢复了自由。

    只要想到那么一个恐怖危险的男人还在城市里游荡,他们的心就一直在揪着。

    陆俊迟恨不得不眠不休,只要能够尽快把宋蓝恩捉拿归案。

    苏回看着眼前贴满了线索的白板,眨动双眼开口道:“凶手故意伪装现场,丢下别人的烟头,头发,起到误导警方的作用,这种行为被叫做布景,黑市里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叫做布景师。我在两年以前,曾经觉得,可能是有布景师的存在,影响我们的判断。不过现在,我逐渐想清楚了一些事,我们当年的思路可能是错误的……”

    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回记忆是模糊而混沌的,可是随着重返工作岗位,他的记忆逐渐恢复。

    今天,他在试图不停地复原这一个案件。

    两年以后的他虽然经历了那些挫折,可是却更加缜密,更加沉稳。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爆炸案和很多案件不同,这类案件很少有指纹出现,脚印也很难查找到,监控设备容易被损坏。查案的人证物证都非常稀少,凶手难以被抓到。

    细沙案的这种炸弹是自制的,有明显的制作痕迹。每次的犯罪现场,都会留下同样的细沙,相似的安装方式,相近的投递时间。案件之间,有着诸多的关联点,证明这些案件是相关的。一些零星的模糊影像,可以知道凶手是单独行动的。

    炸弹的原料和制作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

    这种行凶方式一般都是极其隐秘的,很多案件之中,甚至连至亲都不会了解。

    在细沙案发生时,在许多侧面证据面前,他们顺理成章地认为,凶手是个孤僻,远离人群,有反社会倾向的人,这样的侧写结果也让他们认定,凶手是独自行动的。

    他们错误地认为,凶手是制作者,也是投放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无法解释和还原案件。

    一般的炸弹客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可是这个细沙,却在后续作案之中,呈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