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6节 (第2/3页)
把华国叶千盈的名字填写在了上面。 在推荐理由上,海曼不吝自己的赞美之词。他虽然无法跳脱出先天的国度和种族带来的傲慢,但每一个和他合作过的朋友或者下属,都要承认理查森先生是一个和善的大好人。 他对叶千盈的评价是这样的:“二十年后,我们将会看到,代数的发展会分为‘有叶千盈的代数’和‘没有叶千盈的代数’。我认为,一个数学新视野的奖项,qianying ye完全值得。”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叶千盈的数学新视野奖项还正走着提名流程的时候,另一件事的流程却已经悄然地进行到了尾声。 那就是航空母舰上,电磁弹射器的全面更换。 在有条不紊的执行计划,以及负责此事的负责人全程监督下,华国首艘国产航母,同时也是驻扎在h省的001a号上,所有的旧式蒸汽弹射器,如今已经尽数置换电磁弹射器。 这艘航母作为刚刚出厂不久的成品,无疑汇聚了过去近十年里,华国科技发展的核心所在。除了巨大的排水量与常规动力以外,新配置的电磁弹射器无疑成为这艘航母身上画龙点睛的闪亮一笔。 作为电磁弹射器的发明人,杨院士受邀前来参加001a号的剪彩。 在这个意义重大的时刻,老院士显然也没忘记之前对叶千盈的承诺。 然后,像是他之前询问过叶千盈的那样,这一次,他将携叶千盈一起前往h省的港口,让电磁发射器的另一大功臣,在蓝天之下共同享受此刻的激动和荣光。 在最近的一封通讯邮件里,杨院士让叶千盈提前做好准备,去接她的人已经安排好了行程,三日后便会抵达基地,带着她直接前往h省。 …… 短短的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一次,前来基地接人的,还是老熟人潘大校。 叶千盈和潘大校两三年没见了,但对彼此都还印象深刻。 叶千盈自不必说,她和潘大校是老朋友了。她签过的第一份保密协议是潘大校带来的,军训的时候还吃过他的冰棍儿,喝过他请的绿豆水。 而潘大校在相关单位里工作这么多年,像是叶千盈这样天资横溢、家世出众、人也生得极为美貌,最关键的是还有着无可匹敌的年轻的研究者,他这辈子也只见过叶千盈这么一个。 至于其他人,并不是他们不优秀。但有才华的或许就出身寒门、有背景的可能天分便差了那么一丝、年轻的往往过于浮躁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等终于有了资历和成果,人却已经迈过了四十岁的大关……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像是木板长度长长短短的木桶,自身的容量总是受到短板制约。然而叶千盈却几近于毫无缺陷,这么一个百年难遇的“完人”,要让潘大校怎么才能记不住啊。 叶千盈一见潘大校,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容:“大校比以前更精神了。” 潘大校慨然而叹道:“你也比以前更出名了,我在孔老那里工作,时不时地都能听说你的消息。” “哪里哪里。” 两个人寒暄几句,叶千盈就登上了此行调用的直升机。在发动机响起的轰鸣声中,潘大校玩笑般看了叶千盈一眼。 “你要是想要研究的话,这一趟两个多小时呢,只要不妨碍驾驶员开飞机,想看什么都可以。” 叶千盈飞快地眨了眨眼睛,一开始还没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直升机。 一秒钟以后,她反应过来了。 ——想必是之前两人相处的时候,她提供的一个又一个的军用研究,给了潘大校一些错觉,让他错以为自己就是看到什么都喜欢研究一下子。 其实不是的。 何况这直升机也不是军用的,不具备特别的可研究价值。 叶千盈没有猜错,当初在部队里军训的时候,叶千盈那副“左掏一个图纸,右掏一个发明”的举动,当真给潘大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觉得叶千盈可能有个r国名字,就叫哆啦a盈。 这次出行,抱着看到羊毛就随手薅一把的心理,潘大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叶千盈研究直升机试试。 很快,他就听到了叶千盈谦逊又客气的回答。 “这个,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