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6节 (第1/3页)
在某次学术峰会上,他和一个认识的b大教授提起了这件事。 一听叶千盈的名字,那个b大教授只差没有满脸都写着认识。对方高高兴兴地告诉海曼,qianyingye的近况很好,她决定留在自己的祖国和母校,完成接下来的博士学业。 得知这个消息,海曼感到十分诧异,同时也十分惋惜。 作为在生长在数学界强国、任职在数学界名校、同时还身为数学大师的海曼,一直对自己的国家和学校抱有一种天然的骄傲感。 正因如此,在听了b大教授的叙述以后,海曼心里只升起了一股不可思议之感—— 那个年轻的女孩,她竟然选择继续留在华国。 这太可惜了,他们耽误了一个天才。 倘若她选择了a国进修,那女孩的黄金时期,本来能来得更早两年。 也就是这份心声没有让叶千盈听到,不然她就会直接告诉海曼:大师您还是拉倒吧。 有句话说得好,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 叶千盈不止是身负大国重器系统的数学物理双料天才,同时还是华国知名企业家的女儿,她要是主动去a国留学,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只怕做梦都能笑醒。 海曼未必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和他的同胞们一样,有着被长期养成的、近乎根深蒂固,连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傲慢。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国家哪里都比华国强。 海曼甚至以为,叶千盈会像划破天际的流星一样,只能短暂地亮上一瞬。 ……然后,据当初已经三年过去,海曼觉得自己有点脸疼。 幸好他当初没跟别人打过赌,不然现在岂不是要输得赔裤子。 对于叶千盈魔藤一般的成长速度,海曼的态度也一变再变。 他从最开始得知叶千盈留在华国的“惋惜”,到后来看着她一篇篇发论文的“不信邪”,直到如今,读完这片冰雹猜想的开拓性论文,海曼终于肯彻头彻尾地对着现实认输了。 他必须要承认,叶千盈带着她的数篇新论文,虽然无意彰显,但却也存在感十足地活跃在数学界里。 她的才华并未因为留在华国而被削减或是磨灭,反而像是一颗明珠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因此在短时间内便发出了璨璨的光辉来。 过去的看法被反转带来的尴尬之感,并不能打消海曼对叶千盈的欣赏和喜欢。正相反,因为这些年里陆陆续续地关注着叶千盈的最新论文,海曼反而对叶千盈具有了更多的正面好感。 这些积累的好感,就像是一堆一堆摞起来的高高的柴火,只要等到了一颗火星、一个契机,他便能将其彻底引燃。 这一次,这篇冰雹猜想的论文,便是那个一直等候的契机。 忘记说了,除了菲尔茨奖这个数学界最高奖项,一向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得主之外,海曼同时还是科学突破奖的评委组成员。 在科学突破奖内,一共设有六种奖项,它们分别是: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突破奖、数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物理学新视野奖以及青年挑战突破奖。 这其中,三个新视野奖是专门为了表彰年轻研究者而设立的奖项。 每一年的科学突破奖奖金不定,但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在最高的时候,它曾达到每人三百万美金,简直能让任何一个科学研究者心驰神往。 新视野奖的奖金要稍微低一些,但最少的一次,也每人发了十万美金的奖金,对于研究者来说,依旧称得上是一笔横财。 顾不上阅读《iiones mathematicae》月刊里的其他论文,海曼将叶千盈这篇关于冰雹猜想的论文反反复复地读上了三遍,对其精妙的代数证明思路拍案叫绝。 他的层次又不是《i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编所能比拟的。叶千盈论文里的一些妙处,期刊主编能注意到,却体会得不是那么深刻。而海曼却是既能注意到,又对此有着相当深刻的体会。 假如将叶千盈比作一匹千里马,那此时此刻,海曼就是最为赏识她的伯乐。 而这位伯乐的手里,现在正有一副金马鞍。 …… 不久以后,在商议当年的科学突破奖名单时,海曼·理查森毫不犹豫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