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7章 第五百六十三 (第2/2页)
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政治学家。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奇迹,遂不断的有人去探索去深究。于我看来,这一伟大成就与“刚毅坚卓”这一校训也断断分不开的。而看现在,生活安逸,无战乱,无饥不果腹,无疾病成灾。各种高科技充彻着我们的生活,带给便利的同时,也逐渐让我们忘记去缅怀过去。慢慢丢失这一精神。正如我《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一文所提及当代高校之问题,也正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一大原因。高校经历了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三个阶段。有利也有弊,如此三个阶段的洗涤,带有些许糟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浮躁的社会气息,学生无法沉下心钻研知识,而是只为了毕业而毕业,只为了论辩而论辩。除此以外,大学的“通病”多之又多,这种不安的空气蔓延开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涌动,腐蚀学子的心智。于这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子不愿潜心研究学问、专研课题,而追求虚名浮利,看重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丧失了长远的打算与志向。同时也有不少的大学也不愿再浪费时间精力精心培养独立思考的优秀人才,而更为热衷扩招,与企业一体化,变更为资本运作。除此以外,安逸的生活让人失去了紧迫感,也逐步丧失目标,整日浑浑噩噩,游手好闲,大学的环境轻松自在,遂也没有过多的压力与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毒鸡汤的产生,越发对于这个社会产生一种敌对情绪与思想。这一情况也如之前所提及的例子——霍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并且也并非凤毛麟角,而是众多被发现和未被发现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由此可见,人心之浮躁,不愿钻研,对自己亦是得过且过,无所事事度过四年大学时光,也不过是为了最后一张毕业证罢了。 3如何弘扬刚毅坚卓的精神 自古至今,无论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好的东西,里面饱含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历史的巨轮下不会烟消云散而是一直被人所运用称道。弘扬刚毅坚卓的精神迫在眉睫,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制度,也无法改变世界。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从自身做起,不求完美,但求尽力,将刚毅坚卓四字为人生之目标,为之而奋斗。即使你可能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怪胎,可能会不合群,或者是孤独。但所有能够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不会被人所理解,当有一日,你自信而笃定的站在一处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或许角落的各处会响起掌声。自身不立,更何况去改变旁人?刚毅坚卓是一种精神,以其为照耀,道路才能光明。 于光明之前所有的道路都是有据可循,在黑暗之后所有的光明都是格外陌生。身处在黑暗之中,将一切都抛之于黑暗。于黑暗中行事,心中还是要有一丝光明,才能不会迷失方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