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_第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节 (第2/4页)

自己的儿子生性狠辣,连生母的安危都不管不顾,她就将这些罪过,全都推到了徐挽澜的身上来,一心以为是徐氏教坏了她的祁儿。

    人家是母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而她徐三夹在中间,里外都不是人。此时官家问罪,徐三心上一横,当即磕头说道:“臣心知此事蹊跷,官家必会疑心有人从中作局,欲陷官家于不利。但是官家信不过臣倒也罢了,难道连三王也信不过吗?山大王甭管怎么胡闹,心都是向着官家的,而三大王,更是定省温凊,忠孝两全,满朝文武,后宫内侍,全都看在眼中!”

    她骤然抬头,声音微颤道:“官家,他亲手写的家书,细心剥的橘子,熬夜抄的佛经,以身犯险采来的稀世名花,还有那晨昏定省,一次不落,昼夜侍病,孝感动天……难道这些也做得了假吗?官家是祁儿世上唯一的倚仗,祁儿也是官家世上唯一的子嗣,形影相附,唇齿相依,难道这也能是假的吗?”

    徐三表面上是在说服官家,打消官家的疑虑,然而她这一连串的问题,却也是在真心发问。

    她想问问自己,问问宋祁,这些真的是他装出来的吗?

    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而已,如何会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如何会使出这般狠毒的手腕?难道这真是她教出来的?她想将他推到正路上,却反倒是助纣为虐?

    又或者,真是她识人不清。想当初二人初见之时,那摆摊子的妇人不过是不让宋祁掷飞镖,宋祁就假情假意,欲要将御物抵押给她,想给那妇人设下圈套,以买卖宫中御物的罪名让她锒铛入狱。后来在宫宴上,有个世家女瞧不起男儿,讥讽了宋祁几句,宋祁就扯住人家领口,差点儿将人家淹死在池子里。

    他确实够狠,从小就狠。是她被他的年纪、长相、言语给蒙蔽了,只当他是个孩子,只顾着怂恿他夺嫡,却硬生生将他逼成了一个伪善之辈,人前谦虚有礼,温文尔雅,而人后却是狠辣阴毒,不择手段。

    这小子,到底还有多少句话是骗她的?那光朱之事,是真是假?若是真的,怎么荒庙里只有土坑,没有他所说的尸体?

    徐三紧抿着唇,盯着那宫砖上的锦绣花纹,蓦然间又忆起罗昀的临终遗言来。怀疑与不安,如春草落地,疯了似的潜滋暗长。恍惚之间,她甚至想起了崔金钗的咒骂与预言,她说,徐挽澜你下场悲惨,不得善终。

    她伏跪于地,额头死死抵着冰凉的砖面。而珠帘之后,官家斜倚榻上,不住摩挲着指间佛珠,目光晦暗,一言不发。雕梁画柱的宝殿内,一时之间,竟是无比静寂。

    而此时此刻,不安的并不止徐三一人,还有远在府衙后宅的韩小犬。他枕着双臂,仰面躺在榻上,直勾勾地盯着那顶鸳鸯锦账,眼中满是阴鸷与忿怒。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方才出门,在院子里撞上了一个旧人,正是久不曾露面的常缨。而常缨所言,当真是字字诛心,直令韩元琨火冒三丈,恨不得闯入宫中,将徐三揪出来问个究竟。

    第175章 鸳鸯惊起不无愁(三)

    鸳鸯惊起不无愁(三)

    当年韩小犬离京之前,罗昀在府衙后门, 撞见了韩小犬在马车上对徐三喊话, 为此跟徐三发了好一顿脾气, 几乎要跟她恩断义绝, 后来徐三好不容易,才把她给哄得没了脾气。

    当时徐三是怎么哄的?她骗了罗昀, 说韩小犬只是个寻常公子哥儿, 两个人都喝醉了酒, 韩小犬便借着酒劲儿发起了疯。她对着罗昀保证,言之凿凿,说自己跟韩元琨绝无牵扯。

    罗昀对着徐三发火之时, 常缨恰好就立在堂外,将罗昀的训斥、徐三的辩解,全都听了个全。她从前本对徐三很是佩服, 可经过这件事儿后, 徐三在她心里头,完全变了个模样。

    常缨乃是习武之人, 而在这女尊男卑的宋朝, 学武的妇人, 大多有些“大女子主义”。徐三的作为, 常缨是看不上的, 尤其对于她让唐小郎到外头做生意这件事儿,在常缨看来,简直就是败德辱行, 不识分寸。

    这日里她回府衙后宅收拾杂物,在院子里跟韩小犬撞了个正着。韩小犬见了她,还想跟她寒暄一番,哪知常缨一瞧见韩元琨,便眯着眼儿,上下一扫,对着他阴阳怪气地道:“哎哟,我还当是谁来了?原来是徐府尹养在后院的小白脸。”

    韩小犬闻言,眼神阴鸷,紧盯着她不语。常缨却是勾唇一笑,继续说道:“怎么着?跟那姓唐的小贱奴,一块儿伺候徐府尹,这滋味儿可还快活?”

    韩元琨冷冷一笑,沉声道:“劳你费心了。那姓唐的,可没那爬床的本事。三娘有了我,如何还瞧得上他?”

    常缨却是笑道:“韩元琨,你啊,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瞧不上人家姓唐的,可在你那三娘心里,你还比不上姓唐的呢。徐府尹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