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节 (第4/4页)
回去交差。不然,有麻烦的总是宁家和吴家。 两人自然很愿意,很快就收拾好自己的随身行李,跟着宁二往田里去了。 因为他们来的稍微迟了点,宁二和丑姑培育出的高粱苗已经长大了,正在移植呢。 “哎,你们种的挺早的啊。都这么大的苗子了。”伯父惊讶的看着这绿油油的高粱苗,问。 “是啊,我们年年都种的早啊。而且我们的育种方法也和别人不同,所以我们种的高粱产量比较高。”宁二自豪的说。 两人听他这么一说,不由的点了点头,说:“这些苗子确实不错。别人家的苗子刚出土,你们家的就这么大了,收割时也应该会提前吧。” 宁二点点头,说:“是啊。我们能提前二十天左右收割。” 两人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不约而同的都记下了这句话。 宁二自顾自的打开门,说:“这房子虽比不上我家,住人的也不错,收拾的也很干净。你们看看,谁住里间谁住外间?” 年老的说:“我住外间吧。” “往那边去就是河,用水很方便的。桥对岸的那块田也是我家和吴家的。我们两家也就这两块田。”宁二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河,及河对岸的一块田。 “不错啊,这么大两块田,你们两家也算是富裕户呢。”年老者打趣道。 “富裕就算不上,高粱田才买下来两年,那块田才种了一年呢。以前我们靠打猎维生的,现在勉强可以靠这两块田糊口了,比里村里的其他人来说,是宽裕了些。”宁二笑道。 这可是实话,要不是因为丑姑有个舅舅,就靠他俩打猎,哪里置办得起这么多田啊。而且他还是借了丑姑的银子呢,拿到了一百两才刚刚还清。要说他们是富裕户,还差得远呢。 “你们经常要去打猎?”年轻的男人好奇的问。他们叔侄俩并不清楚宁家的底细,又见到整条村子都穷得很,还真以为宁家是个富户呢。 “是啊,不打猎光靠种这几亩田,最多就能糊个口,还不能顿顿吃得饱。所以,我们不仅打猎,还种菜,养猪,养鸡鸭,这样日子才能有点富余。”宁二答。 “哎哟,你们才几个人啊,这么活干得过来吗?”年轻人不太相信的问。 “别人都歇着,我们哪里敢歇啊,想要多点收入,就只能拼命多干些活喽。”宁二淡淡的说。 “辛苦了,辛苦了,难怪人家说饿不死勤快人呢。”年老者连忙笑道。 “村里大家伙都穷,不多想着活干,连肚子都填不饱啊。”宁二苦笑道。 “嗨,你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呢。只等我们去交了差事,还愁什么?”年老者安抚道。 “瞧您说的,您以前听说过宁家吗?”宁二摇了摇头,问。 前程他是没想过的,这一生能平安过完就不错了。他只希望在有生之日能报个仇。那个害了宁家的混蛋,他一想起,就恨不是吃那人的rou喝那人的血。 “宁家?”年轻人接过话题,沉吟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你就是因xx谋反而被连累了九族的宁家人?” “是啊。你们说我还有什么前程,皇帝能饶我一命,已是网开一面了。”宁二说,语气里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悲伤。 这下子两个人都不好说什么了,年老者连忙岔开话题,说:“你们这里还种了不少菜啊,我去菜地里看看。” “是种了菜,我们经常在这里吃住,从家里带菜来也不方便,就干脆在这边也种了菜,并且还在这里养了鸡和鹅呢。”宁二笑笑,也跟着转移了话题。 “哎哟,不错啊。在这里养鸡养鹅,都不用你们管什么,它们自己就能吃个肚子圆,给你们下蛋吃。”年老者也笑了起来。 三个人又七扯八拉的互相打探了一下家底。宁二是没什么可说的,但凡在京里当官的人,都听说过宁家。不过这两个却不是从京里来的,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从一个宁二都不知道的地方弄来两个专门管农事的小官员。所以,人家说了自己家的事,对他也没什么帮助。 只知道这两人姓刘,是一家子,刘家连着几代人都是事农的小官吏。不过,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种田了,可见皇帝在挑人时也是精挑细选,才定下这两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