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节 (第3/4页)
宁家也是一大家子人,女人就姜春花一人,大男人却有五口,光是做饭都是个不小的活儿了。其实她有点想让吴氏去照顾姜春花,帮宁家人煮饭,但是一想到吴氏与宁家的关系,又觉得不太好。孙婆婆吧,又根本就不会煮饭。宁家村和姜吴村的人,又都是些普通村妇,个个都只会煮家里的一锅乱炖的大锅饭,美味是算不上的。 大家吃惯了好吃的,再吃这种猪食一样的饭菜可没人乐意。何况家里还有两个当官的呢。那两位大老远的跑来乡里跟着种田,也不能让人家天天跟着吃猪食吧。 “你还别说,真的很烦呢。”宁二也苦恼的说。 宁家最近依旧是姜春花在煮饭,毕竟她厨艺好,而且她又爱干活,但以前就家里四口人吃,还大家经常和吴家一起吃了,她的劳动量并不大。但现在不同了,她得每天规规矩矩的三餐四饭的安置那两个假亲戚啊。菜要多煮两个,饭要弄得精细些,一天下来,她的劳动量也增加了不少。再加上她身子日益沉重,众人哪里舍得让她受苦啊。 “这样吧,反正那两人也是来干活,干脆让他们搬到田边小屋去住,我每天过去煮饭给他们吃。春花姐暂时先煮你们一家人的饭食,就是你和柱子也可以到田边来一起吃饭。还是一齐请宋东家帮着在县里雇个有经验的婶子来,既然帮着照顾春花姐又能煮饭。”丑姑提了个意见。反正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大家去年也是这样聚集在田边吃饭的。 “就先这样着吧。我去和他们说说。”宁二同意了,因为雇人也没那么快,一说就有适合的人来,总得先打几天乱战才行。他现在只希望来的两个人是好说话的人。不然,接下来的日子可有得烦了。 第164章 融入 宁二和丑姑商量妥当后,回来就宁对自己的假伯父与假堂兄提了让他们搬到田边去住的话,假伯父爽快的说:“好啊,住哪里不是住啊。咱们是来干活的,也不是来享福的。” “其实那边的小屋什么东西都齐备,条件也不差。春播秋收时,我们也一样在田边住。”宁二笑道。 “那就更好了。往后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我们两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官,你也不用担心得罪了我们。”假堂兄是个爽快人,说话也直接。 实际上他们叔侄俩也觉得和宁二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太好,毕竟宁家只有一个女人,还是个怀着身子的大肚婆,要多照顾他们两人,也十分累。他俩两人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再说了,他们还身负重任而来,所以他们一点儿也不想与宁二有什么矛盾,只希望能顺顺当当的早日完成任务。 而且在他们眼里,宁二是个文弱书生,丑姑又是个半大孩子。这样的两个人,居然能捣鼓出二茬子高粱,既令他们俩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又还带着怀疑。说实话,他们家世代研究农事,还真不太相信有人能种出二茬子高粱。 所以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在这里耗很久的准备,因此,他们早就在打算自己单独住自己弄饭吃呢。宁二现在还能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他们心里已经觉得很幸运了。 再加上,宁家和吴家的几口人,都是些老弱妇幼,唯一的青壮年宁二是个文弱书生,柱子是个半傻子,姜春花还是个有孕的妇人。显然这些人也不可能生出什么事来,他们也不用担心这担心那的。 宁二松了口气,又笑道:“我和丑姑弄出这个二茬子高粱也是凑巧了。第一年是因为没功夫挖掉收割后的高粱桩子,就直接让它们留在地里了。没想到它们自己又发芽长出来了。丑姑就说干脆让它们长大些,可以给马和驴子吃点青料。哪里想到有几棵高粱居然长得十分好,最后还开花结果了,只是因为天气冷,我们也没有管它们,高粱没长大就冻死了。不过,见高粱还能这样生长,我们就留了个心,第二年,又试了,这不,连续试了三年,去年才真正成功了,收了些高粱。” 一听到他们连续试了三年,两人对他的能弄出二茬子高粱的事又添了几分相信,并且心里都有了点谱。 “这么说,今年我们参与的会是第四年了。”伯父说。 “是啊。你们去田里看过就会知道。你们先把自己的东西收一收,我带你们过去。”宁二又说,他也希望这两人能早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