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韶华_第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第2/3页)

你这小狗崽子,你还蠢出篇道理来了!”汪怀忠照他脑袋就拍了一记,但小徒弟这一记马屁拍得到位,他心里舒畅,就还是乘着皇帝没出殿,匆匆低声告诉了他,“二殿下来谏了言,皇爷还采纳了,这不是瞒人的事,皇后现在一定知道了,心里能舒服?指不定要绕着弯子问皇爷些话,皇爷累了一天,哪有兴趣再跟她打这个哑谜。贤妃就省事多了,没这个位分,也不敢明着讨这个嫌——这都要人告诉你,蠢货!”

    小徒弟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

    **

    沈皇后岂止是别扭,她是快被刺激翻了。

    这一步一步的,眼看着就上去了!

    就不该与他一点机会!

    “看这人情做的,又得了皇上的意,又在沐家小子那里卖了好,好一个两面光!”沈皇后说着话,冷笑不已。

    孙姑姑也有点可惜:“我们想慢了一步,早知叫我们四殿下去说了,才是一个头彩。”

    朱瑾洵才十二岁,若能进这个言,意义又不一样,一个早慧的名声妥妥地博到手里了,再造造势,顺风就起了。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好找,一般外官死了是没得这个皇帝亲派使臣前往的荣耀的。

    刀土司的宣抚使本身品级不算很高,但他特殊的夷人统领身份很不一般,才能得此殊荣,并令辅臣也都赞同。

    沈皇后打听到信起就满心不自在,好容易挨到晚上,把那份情绪都压住了,打算着等皇帝来了好好婉转相问。

    皇帝不甚好女色,没什么特别心爱的嫔妃,她作为六宫之主,主动派人去乾清宫问了,就是个暗示的意思,皇帝一向都算给面子,多半会来。

    不想她左等右等,这一日皇帝却迟迟不来,精心准备的膳食都冷透了,再打听时,听到的信是皇帝总算忙完了国事,却是往永和宫去了。

    沈皇后:“……”

    贤妃这个狐媚子!

    就没一件顺心的事!

    沈皇后自恃身份,一般不拿器具出气,这一晚却气得摔了一整套官窑茶具。

    **

    沈皇后的心思再如何,都只是她自己的心思。

    沐元瑜是什么也管不了了,二月初一,她携使臣并护卫,清早出发,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驰往云南府。

    ☆、第82章

    二月十八日。

    京城犹是春寒料峭, 云南已然风和日暖,春花烂漫。

    跟沐元瑜一道赶来的使臣阮云平是北直隶下大名府人,今年不过二十有五, 正宗青年才俊一枚。他虽对弓马还算在行, 打个猎什么的没有压力, 但平生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 一下奔驰近万里, 且几乎是以驿传的速度, 等终于进入云南府的时候,原来好生生一个端正俊朗的翰林公, 疲累颓唐得堪与歪在路边晒太阳的叫花子有一比。

    透支至此,他没有叫过一声苦。

    不是他作为一个文官性格有多么坚毅, 而是随行的除了护卫之外,还有沐元瑜的两个丫头, 观棋和临画。

    临出发前,阮云平一见队伍里还掺了两个丫头心里直泛嘀咕, 心道这沐世子不愧是能和李国舅起名的土霸王, 奔丧这么紧急还不忘带丫头, 真是不嫌拖后腿。

    结果一路疾奔下来, 两个丫头英姿飒爽,不但自己一点纰漏没出,还有余力把沐元瑜照管得妥妥当当——就是沐元瑜自己,不过十四岁,还未完全长成, 却也如长在马背上一般不知疲倦。

    跟这么一拨人同行,他还有什么脸叫苦,只有默默自己咬牙忍受着,等进入古朴的城门,又行了小半个时辰后终于见到滇宁王府那座广阔门第时,他一激动,心情一放松,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旁边的刀三捞了他一把,熟门熟路地向门房上的小厮喝道:“还不快进去禀报,世子回来了,哦,还有钦差!”

    他们一行本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过来,赶不上再让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