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5页)
来并未指望他们还能活着,说实在话,他早已忘了在张家堡的外面还有这么几十人的守兵。此刻见他们犹如难民乞丐一般地回来,又听闻了他们这半个月的功绩,不觉又惊又喜,又有些愧疚。 王远抚掌笑了半天,大声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原来在鞑子军队内部,还一直有我们的士兵在战斗。怪不得鞑子攻城时不是楯车散了架,就是投石机折断了,要不就是兵营失火。我还以为是天助我张家堡,没有想到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张家堡能得以牢牢守住,你们也功不可没啊!” 他又看向站在议事厅里的严炳和刘青山,“严大人,刘大人,你们这两日将此次在守城之战中有功劳的将士名单列下来,我过几日就去靖边城守备府,向守备大人报告这次守城的情况,给将士们论功行赏。”想了想,又低声道:“那些死去将士们的名单,也一并列上。” 最后,王远想到此次守城战中,负责城门驻守的士兵伤亡最多,便让萧靖北在刚刚回来的这几十名边墩守军中选择一些作为补充。 能够回到城门驻守,而不用继续留在边墩,这些守军都十分兴奋。萧靖北便选了二十名身材高大、目光清明的士兵,其中自然包括熟悉的张大虎、刘仲卿等人,选择白玉宁时,他犹豫了会儿,看到白玉宁恳求的眼神,终还是选择了他。 除了防守府后,这些守军大多住在张家堡内,此刻归心似箭,便纷纷告辞,各自回家向家人报平安。 张大虎和白玉宁了无牵挂,城墙外的小屋又被鞑子攻城时拆了填壕沟,现在只好和刘仲卿一起暂时去兵营安置。 萧靖北陪着他们一起去了兵营。这里住的除了张家堡外的军户和流民,还有刚刚安置进来的游击军,显得十分拥挤和杂乱。 萧靖北他们正在左顾右盼地打量,一个瘦小的女子已经哭着扑了过来,她扑到刘仲卿怀里,抱住他痛哭。刘仲卿也回抱着她流泪不已。 这女子是刘仲卿的妻子孙宜慧。只见她比之前更瘦小,脸色更苍白。她已经顾不得羞涩,激动地抱着刘仲卿,一边大哭,一边断断续续地说:“仲卿……仲卿……真好,你还活着,仲卿……我……我对不起你,我……没有保住我们的孩子。” 一旁的张大虎、白玉宁纵使一副坚硬的男儿心肠,见此又激动又悲戚的一幕,也不禁有些不胜唏嘘。 作者有话要说: 年前实在太忙,连一周六更也办不到,勉强只能五更了。明后两天停更,周四继续更新,请见谅啊! ☆、张家堡的修复 宋芸娘剪下了最后一个线头,放下手里的针线。她将这件大红的嫁衣轻轻披在身上,想到离婚期只有短短不到四五日的时间,心中又是紧张又是甜蜜。嫁衣上的红色好似会扩散,披上它后,宋芸娘的厢房里氤氲出一片暖暖的红意和洋洋的喜气,芸娘的脸上也是绯红一片。 此时距张家堡解除围城危机,已经过了近一个月。这段时日里,张家堡家家户户忙着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家园。宋、萧两家除了修理住房之外,还要忙着准备萧靖北和宋芸娘的婚事。 宋芸娘的厢房里,炕上摆放了几床新制的棉被,屋角堆放了几只樟木箱,里面装满了这些日子赶制的嫁妆,有一年四季的衣物、鞋袜,还有各式布料。因时间赶得紧,嫁妆准备得简单而仓促,有些是直接在靖边城购买的成品。因经费有限,他们自然是不会买太过昂贵的成品,便宜的成品毕竟还是太简陋粗糙,所以大多数衣物都是宋芸娘夜以继日地赶制出来,张氏、胡氏和许安慧也帮了不少忙。这件色泽艳丽,绣工精美的嫁衣更是费了宋芸娘不少心血和时日才赶制完工。 若是一年之前,连这点子嫁妆都无法备得齐全。不过幸好之前卖面脂挣了一些钱,萧家又给了不少的聘礼和聘金,宋芸娘便带着这些钱和许安慧一起去靖边城置办嫁妆。许安慧顺便领着芸娘去了自己的舅母家。许安慧的舅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和气妇人,亲切祥和,她热情招待了芸娘他们,还拿出了卖剩下面脂挣的五两银子。 宋芸娘自是好一番感谢,她推脱了半天,最终还是给许家舅母留下了一两银子的谢资。 当时,许安慧一是陪着芸娘购置嫁妆,二是顺便接寄住在舅母家的婆母和两个孩子,以及已经放假的许安文回家。谁知,许安文得知宋芸娘居然要和萧靖北成亲,立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