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4/6页)
为何卫霍如此功业,而遭受了这样不公正的批判,乃至天下未有称也?” “我私认为,他们亏在出身,而我更加愤慨,这就是太史公,最不公正之处。” “卫青,霍去病,皆奴婢所生的私生子,若无武帝提携,他们一辈子是奴隶,是处在最底层,代代为奴的卑贱之人。李将军,先祖是秦朝名将,李家世代传习骑射,李家世代接受仆射一职,想李将军,也是自幼受到家族细心栽培。幼时的卫青如何,因为是私生子,被父母当颗球一样的踢来踢去,天天被赶出牧羊放牛,干完了活还没有饭吃,还要遭受随时的辱骂和责打。汉时还没有科举,为官者,代代为官,为奴者,代代为奴,李将军,太史公,相对于从奴隶起步,私生子出身的卫霍,他们命太好,一个生在武将世家,一个生在太史世家,他们是同一类人,天生的世家子,他们出身高贵,起点高,自然看不起奴隶出身的卫霍。可惜卫家一门奴婢,没他们两家的家世,还要求他们在翻身的过程中,自修名节,当奴隶之时,还有名节?这种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点?我觉得此节,太史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进贤士,是卫霍二人有自知自明,他们以外戚贵幸,是不能让清高的贤士真正拜服的,又何必去刻意讨好,讨不着好的贤士。至于后来官拜大将军,苏建建议卫青养士,卫青说了‘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其后霍去病也是这种态度。卫霍深谙君臣相处之道。从战国四公子到魏其、武安,养士的文臣武将,大养门客的人,哪个儿有好下场。卫霍明明是有大智慧的,在太史公的评价里,就成了和柔事主。” “太史公一生,他的一生够命运多舛的。他生前,似乎没有任何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据理力争,为李将军的孙子,李陵喊冤,还被下了蚕室,处以宫刑。倾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在当时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不得不偷偷摸摸的藏起来。他就那么,命运多舛的的过了一生。因为太史公的命运比较多舛,他就特别同情于,命运同样多舛的李将军。卫霍,以私生子的奴隶出身,扶摇直上,一路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对外作战,未尝败绩,一生多么顺遂,顺遂的让人不得不嫉妒的认为,是天幸!是苍天之幸,是天子之幸。历代天子之侧,以谄媚而得到宠幸的人无数,有谁的功绩,能彪炳史册?在名垂千古的功业下,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有谁挖掘过,就抓着一点捕风捉影的宫廷秘事,死死咬着不放,纵观《史记》,我认为,太史公对卫霍二人,失了公允!” 夏语澹一路滔滔不绝的把话题扯出去那么远,终于能绕回来,看着赵翊歆笑道:“我看沈大郎是天生富贵之人,至今顺遂之人。” 同在裱画店学画,夏语澹还不知道,赵翊歆具体的家世,只知道眼前的人,叫沈子申,和孟家是故交,但从一日日的揣摩,尤其是今天的意气之举可以看出,他的身份不简单。他的命运,还没有像太史公,李将军一样多舛过。 这句话转得太突然,赵翊歆心里咯噔一跳,却又忍不住试探夏语澹,面上一派淡定,道:“怎么,在你心中,颖宁侯和靖平侯,也是以色事人之徒!” “卫青,霍去病,是否以色事人,尚无定论。颖宁侯和靖平侯……”夏语澹顿在此处,评价死了千年的人,那可以信口开河的随便说,评价活着的人,活着的这两位都有权有势,尤其眼前的这位,似乎还是他们的脑残粉,夏语澹抿着嘴巴润了润嘴唇,进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细声细气的道:“先生是先生,师兄是师兄,我就只和你们两个人说,我觉得,靖平侯和皇上,是干净的,他最多,是皇家的童养夫。” “啊?”赵翊歆说是常出来玩,其实出来玩见的人,干的事也有限,童养夫这个词,他没有听说过。 仇九州大半明白这个意思,也觉得这个词用在靖平侯身上绝了,不由笑着认同道:“男孩子虽然比女孩子珍贵,但倒过来也不是没有。” 得了先生的肯定,夏语澹渐渐放开了,道:“女孩子早晚是泼出去的水,有的人家几岁就给女孩子找了婆家,然后把女孩子往婆家一放,女方家剩了一笔养女孩子的钱,男方家剩下一笔娶媳妇的钱,这个女孩子就是童养媳了。到了皇家这里,皇族的男人不算,谁还能比公主尊贵,提早住进宫里去的,又尚了公主了,不就是童养夫了。当年,靖平侯十二岁的小侯爷,就大德阳公主一岁,身份年纪般配,又双亡了父母,虽然公主之尊,也不会受公公婆婆的气,只是,有公婆的话,公主总是要面临婆媳问题,那对着靖平侯的母亲,你是婆婆,我是公主,两人谁伺候谁,谁礼让谁,驸马夹在中间,看着母亲伺候着公主,怕委屈了母亲,看着公主礼让着母亲,怕怠慢了公主,还是这样,只需日日对着公主的好。靖平侯长大后,还姿容俊美。皇上选驸马,就和一般一味疼孩子的人家,为儿子选儿媳妇一样,模样好,性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