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3/4页)
,皆是忠君无私之人,惟己命是从,不拘他们将来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子孙无能,自己只看眼前。 林如海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若是显贵仕宦并有功名的读书人对此不满,亦可稍减其税,以表明与百姓不同。百姓十五税一,官绅可以三十税一,仍然高人一等。” 长庆帝叹道:“偏偏是这些官绅进益远胜百姓。” 林如海微笑道:“和百姓只种地相比,官绅之家的进益出处极多,除地税外,尚有房舍、商铺、山林并生意等,包括俸禄等等,三十税一,也是不小的一笔数目。”其实后者的收入是百姓的几倍,即使三十税一,也比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税银多。 长庆帝若有所思,半日方问道:“卿家若以此交税,每年数目几何?” 林如海默默计算了一回,恭敬答道:“微臣家中良田共计千顷,即五万亩,零头也有些,臣已不清楚了,按风调雨顺时的年景,五万亩每亩地两季年收三四石,每石八钱至一两银,三十税一,农税当有五六千两,此在收成之时而非收租之时所算。微臣家中商铺若干、房舍若干、山林亦有,其数目微臣并不甚清楚,然观进项,三十税一,每年也有五六千两。” 长庆帝算了一下,惊讶道:“如此一算,卿家每年进项竟达十余万?”据他所知,比林如海家底厚实的人家收入似乎没有这么多。 林如海连忙摇头道:“回陛下,哪有如此之多?这些年微臣家进益最多的一年,不过八万两,平常只有五六万。” 长庆帝疑惑道:“这是何故?” 林如海笑道:“陛下有所不知。” 长庆帝摆手道:“朕既不知,卿就一一说来。” 林如海只得细细说给他听,道:“良田和山林丰收后,须得分与耕种租赁的佃农、猎户,多则分与七成,少则五六成,平常都是分给他们五六成。商铺房舍等的进项,也要分给掌柜伙计等人,即月钱和红利,每年还要支出修缮商铺房舍的银子。所以,微臣家难入十余万,上万两的税银是在没有支出的时候算的。” 长庆帝忽道:“那也不对!” 林如海一怔,问道:“不知陛下所言,微臣错在何处?” 长庆帝摆摆手,说道:“说的不是卿家。朕也曾派人打探过一些仕宦之家每年年底的收成,他们的进项似乎十分有趣,良田商铺房舍多于你的,进项未必如你,少于你的,进项却比你多,这是何故?” 林如海当即了然,笑道:“陛下且听我细细道来。家底比臣厚实的人家,之所以进项不如臣,那就只有一个缘故,即底下庄头掌柜谎报收成,有些庄头极jian猾,又因掌管的庄子极多,明明风调雨顺,却谎报主家有几处庄子遇了灾荒,主家若厚道,少不得免了租子,如此一来,自然少于臣了。商铺房舍租赁也好,做生意也罢,既是他们管理,做假账亦是寻常。微臣之所以如此清楚,乃因微臣家中的账目十分明白,每年微臣都会派心腹巡查各地的收支景况,免得下人谎报收支,中饱私囊。” 长庆帝问道:“那家底薄于卿家,又为何进项多?” 林如海叹息一声,道:“苛于民罢了。臣家田地赁于佃农,分与他们五成,他们便已感恩戴德,何况六成乎?微臣年轻时只知收租,不知佃农困苦,那时皆是分与他们三四成,待得亲见后,感慨他们过得艰难,方改成五五分,或是四六分,分与他们五六成,多则七成。然而却有些人收租,少则六成,多则七成,即使风不调雨不顺,有的亦按往年收租,极是苛刻,也有租少便责罚于佃农,故而地少于臣,进却多于臣。” 对于此事,他并不是扬自己而抑他人,而是实话实说。 再说,他确实想改变佃农之苦。 林如海深明长庆帝之心,和太上皇宽厚不同,他确实想了解并改变百姓之疾苦,长庆帝召自己来问话时,一定要据实以告,因为他往往都已经打听到一些消息了。 这也是长庆帝特别信任林如海的缘故。 为官做宰久矣,很少有人会像林如海这般坦率诚实了,又愿意说起百姓的艰难。 长庆帝自言自语道:“听卿一席话,朕忽然想起,朕的皇庄是否也有此等之处?”身处皇位,他日日为银钱发愁,生平最恨贪官污吏,若是皇庄的庄头也和林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