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_第2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节 (第4/9页)

长在内的这般智谋之士,初出茅庐的他亦未必可以得到小霸王的一力器重,毕竟在之人用人之上孙策并无刘毅曹cao一般的名声,倘若不能得到主公的完全信任,孔明怕也没有将自己实力尽数发挥的空间,恰好此时刘玄德击败小霸王占据扬州,此人素有仁德之名又是大汉宗亲,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他身边不乏盖世良将却少了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臣!种种条件皆以具备加之刘备自己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卧龙的出山在此处便是顺理成章了,可能在孔明的心中也有力助刘备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壮志,须知今世刘毅的实力与威势还要胜过当时的曹cao。

    刘毅的这个判断并未对手下一众谋臣有任何的隐瞒,庞统在之中便是对此最为赞成的一个,朗生对孔明的分析是通过后世的所见与今世的形势分析结合而得,而庞统却是此时最为了解诸葛亮的人,二人对此都是一般见解其投奔刘备的原因怕是虽不中意亦不远矣了。当时的孔明也的确是如此作想,能够将刘毅击败才是对他最大的挑战!

    孔明到达长沙之时诸葛瑾正在城外调集军粮器械等物,闻听二弟前来他心中是颇为讶异的,当然对于主公的所令他不会拒绝,当即便赶回城中在府中偏堂与兄弟相见,乱世之中两兄弟也是聚少离多,如今相聚已然是各为其主,自是别有一番感慨!离家之时二弟尚是孩童,前番回荆州相见之时却是英姿勃发的青年,如今经过扬州两年的历练,其与俊朗飘逸之中带着成熟稳重,令得诸葛瑾这个长兄亦是心中欣然,只是暗暗叹息他们以兄弟之亲却不能同在一主手下效力,不过以他的对孔明的了解,只要二弟坚定了心思任谁也难以言语动之。

    在内堂中诸葛亮先以使臣之礼与诸葛瑾相见,对自己此番的来意也并未有任何的隐瞒,如今两家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孔明相信只要扬州带着足够的诚意而来他应该是可以打动孙策出兵相助的,飞虎军一旦在长江之上站稳阵脚不但对扬州是巨大的威胁,孙伯符的所领亦会在其攻击范围之中!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哪怕刘毅在其中再有什么奇谋妙计亦定难将之改变,一味隐晦自己的想法倒是不显其诚了。

    听完二弟之言,诸葛瑾对其所论还是比较赞赏的,孔明言语之中都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任何利用他们兄弟之情的意思,对形势的分析也是十分精细到位,表现的十分坦然!此来长沙之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便有过商议,若是孙策出兵他们便可坚定渡江以助中原战局的决心,可真若为之所拒哪怕不尊之前与曹cao的约定这兵定也是出不得了,扬州当会立刻倾尽一切力量加强自身的防卫,此时出兵后路随时会被甘宁飞虎军断绝,对手又都是沙场宿将智谋高深之辈,在这种情形之下与之相对就以他的自信也是败多胜少,又岂能强行为之?

    待将此来的诸事对诸葛瑾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之后,孔明这才以大礼参见兄长,与其共叙兄弟之义,再无半点涉及眼下战事分毫,在长沙州府之中,两兄弟这一番谈论自然躲不过孙策军的耳目,见诸葛亮如此公私分明先公后似便是周瑜鲁肃二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晚间便由二人在内堂之中设宴款待扬州来使,说是宴席堂中却唯有三人,这孙刘两家是否联合恐怕在今晚之后便会分解。

    第九百六十五章 合则力众

    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描述诸葛亮“身长八尺、器宇轩昂,观之有神仙之姿”,其刻画可谓入木三分,端坐与长沙府内堂之中的孔明峨冠博带,英伟不凡,与之相对便觉一股俊逸轻灵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由自主的便心生好感,确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且此时二十二岁的他可不是当日那个初出茅庐的书生,与荆州之处精彩绝伦的设计步步进取天衣无缝,在扬州建武力,招贤才,平山越,定民生,这一切都让他在这乱世之中声名鹊起,便是比之周瑜鲁肃二人亦不遑多让。

    孔明此来长沙便是与孙策进行一场谈判,既然是谈判双方就要具备对等的地位,因此在谦虚有礼之中其言行举止也带着凛然有威,此次前来他就是扬州刺史大汉皇叔刘备的全权代表,有擅专之利。对于孙策麾下的这两个重臣,孔明在事先便会有着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对方的特点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对双方达成一致至关重要。

    除了战阵帅才之外,周瑜与音律之处亦有着精深的修为,当年江东小儿都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言,其水龙吟、长河吟皆乃顶尖杰作,为当世爱乐之人视若珍宝。便是燕王刘毅对其在音律上的成就亦是极为推崇,朗生本人可能不同音律,但他的所言却是无人敢于轻视的,据说燕王王妃亦是当今大家的蔡琰在听了周郎所谱的水龙吟之后对其亦是极为赞赏,许之为当今之世能在此道之中集大成之人!相对与燕王的赞叹,蔡琰之语就相当于专家的评价了,何人还会质疑?

    当年刘毅迎接献帝到达北平,所发的第一条诏令便是招江东二张与江东周郎入朝为官,对于周瑜音律之外的才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肯定,其时张竑张昭兄弟二人奉召前来令朗生喜不自胜,亲自出迎其与北平城外,如今二张一为冀州别驾,一为司州别驾皆是位高权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