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爱的情歌_第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节 (第4/6页)

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事实上,这本叫做《不需要爱的情歌》的小说,是文中的“我”——也就是丁苓——的心理防卫的结果。丁苓曾经卷入过一段婚外情的旋涡,甚至差一点无法自拔,酿成大祸。故事的一开场,这段婚外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可以从她的表现中看出来,她还没有走出来,她的心理问题还是很严重。她的焦虑、不自信、拖延症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她没有恢复。但是,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的潜意识中,她竭力想要挣脱这种无助的环境。所以她出门旅行,企图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在从旅店老板那里听到了一个关于都市男女感情的故事之后,她的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这个故事与她自身的痛苦经历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她才会重新找到了灵感,重新执笔。可以说,她被这个故事迷住了,日以继夜地创作,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成为了她本身心理防卫的一种映射。

    首先,我要说的是,丁苓笔下的蒋谣、祝嘉译、王智伟、秦锐等等角色,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老板告诉了她一个模糊的故事(关于这一点,没有人知道老板到底说了什么——连作为作者的我本身也不知道!),她有了一个故事的大致背景和人物关系,于是她开始运用自己的创作能力把这些人物填满,在填写的过程中,她下意识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这些原型存在于丁苓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当中,而且从她对人物的创造与理解来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她对这个人物的态度。

    先来说说“蒋谣”。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在第十二章中,丁苓婚外情的对象出现在了电话当中,与此同时,昙花一现的还有那位先生的太太——那位太太的职业恰恰跟丁苓小说中的“蒋谣”一致。所以其实,“蒋谣”就是这位太太。有人问为什么,她为什么要把故事的主角设定为曾经的“情敌”?很简单,丁苓尽管卷入过婚外情,但是她对于这段感情一直存着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尤其是对这位太太。所以她选择在书中给这位太太安了一个婚外情的“罪名”,又给了她一段美妙的感情,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心理投射,好像只有这样,丁苓才能减少或转移自己的罪恶感和愧疚感——“我”跟“你”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但假如说“你”也有婚外情,那么“我”的心里就会好过一点。这其实是丁苓下意识的一种推卸责任的心理防卫。

    然后是“祝嘉译”。我想,很多人在看的时候应该都不禁会在心里想:哪有祝嘉译这样的男人?哈,没错,你们是对的——几乎没有这样的男人(我之所以在这个肯定句之前加了“几乎”两个字,是因为我一直秉持着世事无绝对的原则)。关于祝嘉译,其实丁苓自己在电台节目的采访中已经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他不代表任何人,他代表的,是我们曾经对爱情义无反顾的纯真勇气,也是我们对爱情最原始的向往。他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情人,他高大帅气,他年轻有力,他爱意满满,随时都充满热情与活力,他把你宠上了天,会耍小脾气,也会死缠烂打地求饶,最重要的是,他会嫉妒,他嫉妒每一个在你身边的男人,他把他们都当做敌人——因为你是他眼里的唯一。可是,这样的男人基本上只存在于幻想当中,所以,清醒点吧。不过我个人觉得,其实祝嘉译身上也有一部分丁苓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都曾经处于相同的位置,扮演过相同的角色。所以祝嘉译身上的那些卑微,说不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丁苓内心最真实的反映。通过这个人物,她将自己的对现实生活中的强者(也就是那位搞婚外情的男编辑)的不满情绪,转移到了小说中的弱者(也就是“祝嘉译”)身上,这是她本身情绪的一种发泄。不过,祝嘉译身上,也仅仅只有那么一点点影子而已。

    接下来说说秦锐,事实上,对于主角的蒋谣和祝嘉译,在文中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分析和解剖,对于秦锐,着墨不多,但我有很多话要说。我想先说一说小说中的“秦锐”。我个人一直觉得,秦锐和王智伟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现实的人物,尤其是秦锐。他是属于那种目标很明确,而且会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人。在感情上,像他这样的人不太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我想可能是觉得没必要吧。我个人认为,男人一生之中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如果工作能够带给他成就感,这样的男人多半不会在感情世界中翻江倒海。秦锐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许有些读者朋友(可能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会觉得小说中的他很酷,他这么有成就,却多年来默默地爱着蒋谣……但其实,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他可能是真的喜欢蒋谣的。他的性格比较沉稳,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