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节 (第3/4页)
匀质钢装甲,以至于九七式坦克的装甲性能已经丝毫不弱于lt35坦克了。在火力输出上,lt35坦克的37毫米坦克炮,自然是比不上57毫米战车炮的。 不仅如此,关东军的陆军部队更是大量列装了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实际上就是北方军购买的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的仿制品,日本人同样购买了相应材料,并且在民国二十五年仿制成功。 虽然日本人仿制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因为坚持使用日式弹药的习惯,穿甲能力略弱于德国原装货,但是威力还是不错的。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日本人更多的是称为九四式速射炮,全重327千克,穿甲爆破弹重0.67千克,有效射程2870米。其穿甲能力,在1000米处可穿透30毫米,在500米处可穿透40毫米匀质钢装甲。 如果是打击镍铬合金装甲,其穿甲能力,在500米处可穿透20毫米,在100米处可穿透30毫米。 为了对抗北方军的装甲部队,关东军将九四式反坦克炮直接列装到了步兵大队一级,极大地增强了陆军部队的反坦克能力。 在九七式坦克和九四式反坦克炮的强大压力下,北方军擅长的装甲机动作战能力受到了严重制约,接连几次接触战都是损失了大量装甲力量,被迫放弃了坦克集群大规模反击的方案,老老实实地和关东军打起了最无奈的阵地消耗战。 关内损兵失地,关外战火连天。 关东军在战术上确实赢了,成功地抑制了北方军的装甲优势,甚至将攻势再次迫近锦州城。也可以说,他们在战役目的上也是达到了,北方军的战力都被牵制在了东北,入关参战已经短期无法实现了。 但是在战略上,日本人却是悄无声息地输了一筹。关东军的部队已经飞快扩张到超过十一个师团,而且多是精锐师团。 陷于苦战的关东军,同样是和北方军拼起了消耗战。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日军最精锐的力量陷在了东三省战事,日渐消耗而无法自拔,加上关内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整个中日战争在缓慢转入战略相持拼消耗的阶段。 只有七千多万人口的资源小国日本,一旦进入漫长的消耗战中,是无论如何拼不过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的中国。光是北方军政府辖区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上亿了。 东京大本营并不是没有高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潜在隐患。 于是,在日本人的重新谋划下,武汉会战终于开始。 这是华中方面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之后,发动的另外一次大规模进攻,其核心思想就要希望在武汉会战中,不仅聚歼掉关内中国军队的主力,更在于他们狂妄地预期武汉的陷落,将引发关内中国军队失去抵抗意志而彻底投降。 为了配合武汉会战,日本海军部队也开始了大规模行动,不再局限于无所事事的护送任务。按照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以海军陆战队为主的攻击力量,将沿着上海外海南下,彻底占领长江以南中国沿海的各重要港口,以彻底切断中国的对外援助海路通道。 到了秋天,在淞沪会战损失了大部分精锐的黄埔军,以及在徐州会战中损失亦是惨重的救世军,都无力阻挡日军连续数月的疯狂进攻,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华南沿海重要港口同样都落入日军手中。 只是出乎日本人意料,无论是蒋光头还是吴子玉,居然都没有选择投降。 加上徐州会战过程中,苏鲁沿海港口已经沦陷,中国对外海路直接联系全部中断,给持久战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昔日的几大国内兵工厂,如今只剩下巩县兵工厂还在吴子玉的手中,但是已经处于日军的兵锋威胁之下,飞机的轰炸空袭几乎每日都有。 为了对付空袭,吴子玉迫不得已下令在兵工厂附近修建了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地道,不仅是便于工人及时疏散躲避,更在于将某些设备搬入其中,确保关键生产任务始终不会因空袭而中断。 而北方军政府的兰州机器局,其军火生产订单几乎是翻着倍儿在增加,使得北方军政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