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节 (第3/4页)
管辖范围东北全境,包括热河一带。起初年号叫“大同”,后来大概觉得没气势吧,又改成了“康德”。 大批满清遗老听闻后,一边赶紧收拾行囊悄然动身北上,一边涕泪交加地跪在溥仪的脚边表示忠心。新京一时人满为患,满大街都是盘着假辫子的满清余孽,仿佛一夜之间满洲又回到了民国前夜。 南京政府和已经迁往洛阳的救世军政府不约而同地发表通电,拒不承认满洲国的成立。盘踞在京畿地区的东北军,更是反映强烈。国际联盟中的英美法等国,并不愿意看到日本人胃口张得太大,一起拒绝承认满洲国的地位。结果在国际上输了名声的日本人,毫不理会国际联盟的抗议,干脆退出了这个软弱无用的国际组织。 唯一没有发表反对通电的国内军阀势力,就是北方军政府了。 在陈家庄的陈安,收到了现任满洲国皇帝,昔日满清皇帝溥仪的亲笔信。 拿到亲笔信的陈安如获至宝,当然不是信的内容珍贵无比,而是曾经的皇帝亲笔写给曾经的臣子一封信件确实难得一见呀。 “一定要帮我保存好,这可是传家宝呀。”陈安将溥仪的亲笔信交给大管家柳石,一再叮嘱此事。 柳石哼哼两声,嘀咕了一句,“还不如请那些老先生写几幅字来得名贵。” 陈安有些抓狂,恶狠狠地说,“要不这样,我给蒋光头、吴子玉等人都写一封亲笔信过去,然后他们觉得不好意思,只好也写一封亲笔信回我,那就可以建立一个名人亲笔信纪念馆了。” 柳石顿时无语了,少爷的恶趣味又来了。 林玉山没有纠结于名人亲笔信珍贵与否,而是若有所思地指着北方日报上刊登的满洲国成立新闻,“满洲国的范围包括了热河,你们怎么看?” 陈安摸摸鼻子,随口说道,“不是热河的汤玉鳞已经投靠了满洲国,就是日本人已经准备向热河发起进攻了。” “那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热河方面?”林玉山皱了皱眉头。 沉吟了片刻,陈安说道,“让参谋本部进行修改,锦州一带不是有一支我们掌控的游击队吗,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援,用他们的名义进行活动。一旦热河失守或叛变,就作为漠南进攻的前锋部队。” “既然张学良不要东北了,那就我们把这块地方打下来。热河一旦有事,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割裂关内关外的联系。”陈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缓缓说出这一句话。 虎子手上是几份待签发的命令,听到陈安的话语,不由得迟疑了一下,“少爷,那么现在已经准备就绪的海拉尔进攻命令,还要不要签发?” 陈安沉声道,“东西夹击北满的计划,参谋本部推演是完全可行的,自然要准时进行,至于锦州一带的方案只是增加安排而已,不需要对进攻北满的计划进行调整。” 几分钟后,陈安正式签署海拉尔进攻计划。 至于溥仪的来信,自然不外乎是向陈安表示善意罢了,隐隐约约包含着希望北方军政府向满洲国表示臣服的意味。 同样的五色旗,却一以贯之使用着蟠龙盾徽的标志,以及源之于清末的北方军称号,这让那些醉心于满清中兴的遗老遗少们都产生了误解。 不仅如此,很多生活在甘疆蒙藏的满清遗老,都或多或少地接到了满洲国勋贵古老的传话,纷纷悄然出来活动,希望能够影响到军政府的战略决策。只是军政府执政多年,威信日盛,没有人傻乎乎地去干推倒军政府的事宜,要么是希望军政府倒向满洲国,要么最多只是添堵罢了。 当然还有人看着北方日报上的新闻在沉思不已,复兴党思想理论的灵魂人物、兰州大学的刘师培忽然动笔也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军政府大都督陈安。 第九十章 醒中国论 “吾远测中国之前途,逆料中国民族之未来,吾惟有乐观。” “则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醒必霸天下。” “中国其既醒乎,则必尽复侵地,北尽西伯利亚,南尽于海。建强大之海军,以复南洋群岛中国固有之殖民地。” “既醒之后,百艺俱兴,科学极盛,发明日富,今世界极盛之英德美不足与比也。” ?????? 民国二十一年初,国学大师刘师培在给北方军政府大都督陈安的亲笔信中,再提复兴汉室发扬国粹一说。除了洋洋洒洒对未来的期盼之语外,刘师培在亲笔信中,很大部分却是转述美国人古德诺在所著新书《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