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节 (第4/4页)
长一职,但是仍旧担任吉林省长。 没有继续争辩,张辅臣得到大帅府通知后,马上心灰意冷地收拾行李回了吉林。也许老张家的某些做法,是不能在小张家使用的,张辅臣心中终于有了不满。 日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再次弄权,张学良再也没有得到张辅臣的支持,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采用暗杀的办法清除了杨常两人。但是这就为更远的将来,东北军都习惯采用暗杀手段解决内部纠纷,以至于最终彻底分裂埋下了伏笔。 这是后话了。 张学良批准张辅臣辞呈,震惊了东三省社会各界。据说当日,在大帅府里,少帅和夫人于凤至为了这件事也发生了激烈争吵。具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随后少帅邀请赵四小姐到奉天“旅游”的举动,多多少少证明了一些端倪。 第六十二章 到处饥荒 张辅臣离开奉天之后,少帅没有人制约,更听不见其他人意见,乃至一意孤行。挤走了政敌张辅臣也算是有所成了,心满意得的杨宇霆,自然没有再行阻扰其他事情了。 很快,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再一次召开,张学良顺利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兼任奉天省保安司令。 没过多久,也许是为了答谢张群在返回奉天途中的辛苦,也许确实是和南京政府达成了金援协议,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与老帅的区别,张学良正式宣布东三省即将易帜,将悬挂了很多年的民国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与南京政府实现统一,所部安国军也改称为东北军。 举世哗然,有人赞之,亦有人骂之,东三省内部更是争辩激烈。 早已回到阶州大本营的陈安,坐在躺椅上看到这则惊天消息,沉默了良久,最后叹息了几声,对着身边虎子说,“内部不稳的时候,还主动摇头乞怜,张家的东三省基业就要丢掉了。” 虎子自顾自在旁边练功,头也没抬的说,“张家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跟老婆吵了一架,就马上勾搭上了一个情人。以后不是再吵一架,又要加一个?” 陈安顿时大笑起来,虎子判定别人好坏的依据实在是太简单了。 不过显然,陈安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赵四小姐确实是和张学良过了一辈子,前半辈子是用秘书的名义,后半辈子则是用妻子的名义,成就了一个在战争年代的传奇玫瑰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于凤至这一位更加传奇的人物。 民国十八年一月,距离上台执掌东三省不过半年,少帅与杨宇霆、常荫槐的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张学良采用诱杀的方式暗杀了杨常两人。当年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的纠葛,到如今终于彻底解脱了。 这年春天,借助东北易帜的东风,蒋介石成功的打压了汪精卫势力,巩固了南京政权,并且使得南京政府正式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可惜,实力比汪精卫大得多的李宗仁等桂系军阀并不买账。结果没过多久,蒋桂战争爆发,南京政府跨江北上的主力部队纷纷回援南方。 驻扎在江苏的石友三部,也接到命令,要求开赴广东讨伐桂系军阀。为了鼓动石友三参战,蒋介石甚至提前手令任命他为安徽省主席。 但是师承倒戈将军冯玉祥的石友三,自己习惯倒戈背后捅刀子不说,更深怕一旦离开北方南下,就会被当做炮灰消耗掉,甚至在中途就被蒋军消灭。 这个时候,两广也秘密派人携重金说项。 看到金条就花了眼睛的石友三,丝毫不顾形势变化,居然命令排列在长江北岸的数十门大炮一齐炮轰南京。气急败坏的南京政府,紧急调兵征讨。一见大军来围,石友三赶紧溜之大吉。江苏自然是不能待了,吴子玉的河南也不敢去,那就只好去东北军的河北了。 也不知道少帅张学良是怎么想的,一路狂奔北上的石友三,居然真的得到了东北军的接纳。石友三被安排在冀南一带,还给了一个第十三路军的番号,经过一番疯狂招兵买马,全军近八个混成旅共约六万四千多人,也算是人多势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