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6节 (第4/4页)

就这么萎了下去。

    只带着几个随从,冯玉祥如丧家之犬一般,逃进了山西,实在没有脸面和悲催的阎锡山碰面,干脆绕过太原,直奔绥远。

    冯玉祥缩进了绥远,大哥小弟一阵痛哭涕零,立马又重新掌控了绥远的西北军,以及察哈尔、河北等地败退下来的残部。

    陕北的榆林王井岳秀,自然知道自己做得实在不是很地道,马上向绥远的西北军送去大批军火弹药辎重,顿时又让冯玉祥起死回生。

    也算是个妖孽之辈了,百打不死的冯玉祥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在湖北武昌的吴子玉,正艰辛万苦地招教北伐军的组合拳,对逃到绥远的冯玉祥自然鞭长莫及。

    北方军评判了一下这次完全意外的辉煌战果,觉得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又将部队退回了甘肃的境内。

    唯一能对冯玉祥造成打击的奉军,现在正热闹着想组建新一届北京内阁,也无暇顾及这个倒戈将军了。

    显然是觉得北方军的名头更好,风水更旺,乱哄哄占领北京的张雨亭,忽然决定将自己的东三省奉军,改成安国军,自任安国军总司令。

    第四十二章 救世安国

    西北军主力居然一次轰炸中消散了,这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随同一并流传开来的,自然是那个经典的乌鸦和飞机的笑话。

    除了一脸凄苦的阎锡山差点悔恨地将那三十万大洋一口一口吞进肚子里,还有很多人是笑不出来的,比如北伐军总司令部那些军官。

    蒋介石恨恨地大骂几声娘希匹,就默然无语了。

    现在所有人都要重新评估北方军这个意外因素,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了。万一从北方日报获得的那些内部消息,只不过是北方军刻意掩人耳目的虚假信息而已,那么北方军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就是空话罢了。

    如果继续进军武昌,和直系军阀最后的火苗吴子玉大战,会不会同样引发北方军的干预?据说,北方军政府的大都督陈安,和吴子玉私交甚厚。

    这个据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据说,奉系首脑张雨亭等人,就和陈安也是私交甚厚。奉军内讧郭松龄倒戈,北方军也横插一刀,对外宣称是避免奉系卖国,谁知道会不会是因为不想张雨亭倒台才做出的举动。

    难怪当年吴子玉在京津失败,居然直接坐船一口气绕了大半个中国,直接就在汉口重新起家。说不定就是北方军授意的吧,汉口是北方军政府设立办事处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呀。

    想了想去,北伐军这些高层军官,愈发觉得这个判读是有可能的。曹cao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会做军阀的,都是心口不一之辈,自然不能相信北方军的承诺。

    民国十五年秋,犹犹豫豫又拖延了一阵的北伐军,终于决定对武昌进行一次试探性进攻。

    可惜这个时候,放弃了进攻西北军主力任务的直军主力已经赶到武汉三镇,吴子玉手头既有充足的兵力,更是后依汉阳兵工厂这个大利器,没有部队弹药匮乏之忧。

    更是因为倒戈将军冯玉祥已经逃往绥远,直军不再有腹背受敌的威胁,士气更是上涨了一大截。

    连续几天激战,武昌虽然依旧失守,但是北伐军却失去了锐气,未能乘势攻占江北岸的汉阳和汉口。

    吴子玉终于找回了当年战无不胜的感觉,指挥手下牢牢地挡住了北伐军的接连进攻,直军和北伐军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

    虽然有着三个军的实力,但因为有所顾忌始终没有全军压上,北伐军打了几天后,没有再取得什么重大进展,反而因为后勤运输线拉长,导致弹药辎重补给日趋紧张起来。

    既然冯玉祥西北军的主力已经失败,再向吴子玉大举进攻就失去了战略意义。几番争论之后,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停止攻势作战,将主力撤回休整,全力消化已夺取地盘。

    北伐军后撤,导致不利防守的武昌居然又回到了吴子玉的手中。

    第一次北伐结束了。

    转危为安的吴子玉,终于摆脱了直奉战争后始终不利的窘境,重新夺回河南及湖北。很快的,吴子玉将注意力转到了始终牵扯着直军一个师兵力的蒋世济部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