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1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7节 (第1/4页)

    得知蒋世济部队的真实情况后,挠挠自己光头的吴子玉立马下令,增派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加上原来的部队共二万多人,在小城周围形成多道哨卡,死死围困住蒋世济的部队。

    既不下令发动攻击,也不下令截断所有对外通道,吴子玉只是大大咧咧地下令,“命令各哨卡,严查大烟进入城里,一丁点都不行。”

    一个月后,打起仗来悍不畏死的蒋世济,主动出城投降了。没有了大烟的供应,发起烟瘾来,都能将汉阳造步枪的枪托都啃掉,实在是撑不住那种蚂蚁噬心的痛楚呀。

    蒋世济一投降,井岳秀的特使已经赶紧过来赎人了,他们两才是多年刀头舔血的兄弟,这是真兄弟,不是那种磕头就拜转头就坑的结拜类型。

    吴子玉也不为难,客客气气地将蒋世济请到汉口的指挥部,然后笑眯眯的递上一个东西慰劳慰劳。

    蒋世济几乎是欣喜若狂地接过大烟土,然后从不知什么地方摸出一根大烟枪,就这么站在客厅里打火抽吧抽吧了起来,已经好几天没有尝过了。

    吴子玉惊愕地看着这根凭空出现的大烟枪,围绕着飘飘欲醉的蒋世济连连转了几圈,也想不通这烟枪刚才是藏在什么地方的。

    陕北镇守使井岳秀的特使,带着大批大烟物资,将蒋世济连同他的部队一并带去了榆林。蒋世济的部队居然没有人脱离,全部跟着大烟将军蒋世济去了榆林,可见军心之稳固。

    作为交换,吴子玉仿佛做梦一般得到了陕西的西安以及汉中一带。

    被外人称为榆林王的井岳秀,看来非常满足于现在这个陕北镇守使的位置,既不想绞尽脑计扩大地盘,也不想削尖脑袋换个位子。将驻守西安的步兵旅撤回去后,依然保持着一个步兵师一万二千多人的兵力,自保有余,又不会增加榆林的财政压力。

    西安和汉中纳入囊中之后,吴子玉控制的直系军阀地盘终于和北方军政府接壤,打通了一条畅通无阻的运输大动脉。

    吴子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北方军政府提出购买飞机的请求。

    无论是在新民、葫芦岛,还是在河南,北方军拥有的空军优势,让与之对敌的军阀损失惨重,就差闻风丧胆了。

    从权力巅峰跌落下来的吴子玉,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重新建立自己强大的空军部队。

    但是阶州大本营的陈安,却拒绝了吴子玉购买飞机的请求,而是建议用这笔资金建立一所类似于黄埔的培养中下层骨干的军校。

    已经切身感受过北伐军强大战斗力的吴子玉欣然醒悟,惆怅良久之后,决定重建被火灾停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始建于民国元年。前身是早十年建立的满清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后来又改名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等,吴子玉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然后奉命前往辽东侦查,结果先后结识陈安、张雨亭等人。

    袁世凯大总统时期,学堂正式改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十二年,因为校舍火灾损毁严重,加上军阀混战,办学经费停拨,被迫停办。这所中国第一所正规陆军学校,几乎是清末民初主要军事将领的培养摇篮,甚至广东政权建立黄埔军校的骨干教员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民国十五年末,吴子玉在汉口重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自己的部队培养初级军官。不仅如此,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吴子玉,也察觉了政治教育对部队战斗力以及士气的重大影响,居然纠集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救世新教会,他自任教统,江朝宗任副教统。

    从此之后,吴子玉统帅的原直系军队,被称为救世军。而奉军的称呼,则早已被动作更快一步的张雨亭改称为安国军。

    次年春,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在汉口成立。参照黄埔军校做法,吴子玉亲自兼任了汉口保定军校校长一职,并且选择了与黄埔军校招收首期生一模一样的招生办法。

    在上千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三百五十名,另有百余名的备选生。吴子玉在重建大会上说道,“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救世的事业”,并且珍重承诺今后适宜时机,会将军校迁回保定原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几天之内,救世军总部居然收到了成百上千国内不少军界人士的祝贺信,不乏长江南北此刻正在对抗的双方高级军官,甚至毕业于保定军校陆军速成学堂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也寄来来一封贺军校重建的信函。

    也是了,昔日保定军校黯然关闭,曾经引起多少军校毕业生伤心落泪,如今母校重建自然受到众人瞩目。在这些昔日学子的心中,这是一种沧海桑田的记忆,更是一种风雨彩虹的镌刻。

    汉口保定军校主要使命就是为新组建的救世军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

    保定军校的重建是直系军阀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救世军从此走上关内争霸舞台,也悄然预示着以黄埔军校生为核心的广东政权终于遇到了最难缠的敌对势力。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湘军草创实力不足,屡屡遭到太平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