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2/4页)
一个营沙俄军队,以及他们扶持起来的所谓民族军武力大约各三个营二千余人。甚至还要做好抗击后方沙俄援军一个整团四个营的攻击。如果仗得更大,进攻西伯利亚铁路枢纽,则要对付至少一个师十六个营的强大兵力。 实际上,一旦威胁到西伯利亚铁路线,不仅远东驻军绝对要回援,而且欧洲区块的主力俄军都要扑上来,那就是国与国的全面战争了。 这根本是目前的北方军无力抵抗的庞然大物。 徐永昌的进攻方案中,直截了当地写道,必须等待沙俄帝国无暇顾及西伯利亚的时候,才能发动进攻作战,否则难以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 因此,这个进攻方案中没有具体的日期,但是徐永昌判断时间不会太久了,欧洲战场已经越打越大,沙俄迟早在这个血rou磨盘中受到严重削弱的。 进攻塔城,威胁阿拉木图与西伯利亚铁路的连接,迫使伊犁俄军主动退却,这就是徐永昌拟定方案的指导思路,具体的战斗部署由一线指挥官自主安排。当然,徐永昌还提出了参照当年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做法,和谈促使沙俄退兵。但是这个设想,还没有写到纸上,就被陈安干净利索地否决了。 当年靠和谈拿回伊犁,不是没有付出巨大代价的,既如此,还不如干脆直接动手打打看,陈安毫不客气地掐灭了徐永昌的和谈想法。 既如此,那就打吧。 但是考虑到有可能会出现难以预估的恶劣情况,参谋本部认为单凭一个混成旅的实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急需进一步加强作战实力。 在迪化的邓宝珊曾建议,将正在整编过程中的二十多个新疆省军步兵营暂且保留,随同北方军进攻。但是也被陈安否决了,再有一个月,新编列的十五个步兵营就可以投入作战了,完全没有必要将没有经过必要培训的士兵当炮灰使用。 只是这个时机,需要有慎重选择了。 第一一六章 产能提升 早在德军集中兵力,跨越比利时进攻法国时,沙俄军队就趁机向德国推进,甚至攻入东普鲁士地区。正全力应付马恩河战役的德军,被迫从西线抽调兵力,赶赴东线进行增援。技战术水平明显低于德军的沙俄军队,连续遭受几个大的围歼战,结果损失了二十五万余人,并让东线德军逼近了俄国边界。 虽然在南线,俄军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是德军随后增援南线,亦让俄国人碰的头破血流。 东线战场一下子胶着起来,沙俄军队连吃败绩,兵力顿时紧张起来,开始向全国抽调力量组建更多的动员军队了。 十月三十一日,是所谓日本大正天皇的的生日,日本称为天长节。是日,日军向青岛德军发起总攻击,逐一摧毁驻军的炮台和堡垒。德军已经缺乏足够的炮弹,无力进行反击作战。 几天后,日军突然偷袭青岛德军中央堡垒,付出惨重代价后,成功夺取中央堡垒及附近多个炮台堡垒。 已经无力回天的青岛德军,在征得柏林同意后,销毁了机密,派人接洽日军进攻部队,谈判投降事宜。青岛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就在日军总攻青岛前两天,奥斯曼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向高加索的沙俄军队发起进攻。兵力不足的俄军被迫连续后撤,拼命向圣彼得堡发报,请求支援。 不久,驻扎在乌苏待机的胡景翼,很快就收到伊犁等地密探的消息。伊犁俄军已经被抽调了,只剩下伊万诺夫中尉率领的大约一个半连左右的三百多名哥萨克骑兵。 随后,情报署的情报也很快送来,西伯利亚驻军大部分被调往高加索方向,而新的动员兵力还没有完成,目前只有一个步兵师左右的兵力驻扎在西伯利亚铁路一线,甚至连原本在阿拉木图的一个步兵团也被调走。 目前仍驻扎在阿拉木图的,只有曾经侵入伊犁的阿连阔夫少校率领的一个半营兵力,约一千四百多人。 塔城方向有没有被大量抽调兵力,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胡景翼判断,进攻的时机已经到了。 紧急磋商之后,胡景翼决定不等徐永昌带着正在编组的进攻集群赶至,抢先动手攻入塔城,彻底解决侵入境内俄军隐患。 陈安和徐永昌连夜商议后,复电同意了进攻计划。 邓宝珊很快抽调了迪化混成旅的部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