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节 (第5/5页)
银行”就会挂牌上市,到时候才是真正引起上海金融秩序震动的开始。 【190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摇篮埃森市。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也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6),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阿尔弗雷德的母亲伯莎就是他的孙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莎,并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虏伯”,以便经营这个显赫家族的事业,防止它落入政敌之手。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以用餐时间为例,早餐是7时15分,7时16分到的人就会发现餐厅关了门,别人已开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虏伯也不肯拨旺壁炉,有意把办公室搞得寒气袭人,以免变得无精打采.阿尔弗雷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有权跟父母一块用餐。】 第91章,唐海重工 炎热的天气总算有了销声匿迹的样子,立秋的一场蒙蒙细雨驱除了北方残留的暑气。 大地渐渐有了凋零的趋势,林木熙熙攘攘、日渐消瘦,大街小巷的地面上也都能看到许多不争气的残叶畏畏缩缩的随风而走。 对于袁肃而言,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可以说是他领导之下一次阶段性爆发式发展,自己不仅仅是与林伯深达成了南北商业战略合作的大方向,同时在滦州辖区之内也一样推进了早期工业的框架发展。 在政治上的便利配合手头上的资本累计,也就是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以肃仁伟业贸易公司为首,到淮安官办盐业公司、上海北方商业银行、淮北军粮储备公司、淮北金矿事务局以及滦州一零一工厂等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二连三的崭露头角。 滦州辖区之内的发展更是先拔头筹,也许滦州辖区的发展动静没有外面其他产业那么响当当,那是因为本地的发展大部分是在一些现有的产业上进行扩建和更新,所以表面上来看要显得低调许多。但懂行的人却能很明显的察觉到,滦州本地产业的扩建和更新并不是一次量变,而是一次飞跃性的质变。 此次滦州本地的跃进发展,袁肃主要将力度集中在滦州本地以及唐海县左近,而且推进发展的方向清一色的全部是基础工业的铺垫。 首先便是整顿滦州本地的电力公司,电力公司仅仅只有两家,而且经营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于是轻而易举便由滦州政府收购接管下来。电力公司收归官办之后,袁肃与英国方面做了多次交涉,终于签署了一份电力设备引进的合同,以重金购得英国最新电力设备为本地电力公司更新换代。 其次是以肃业公司强行入股的方式,掌控了滦州本地所有具备规模的轻工业工厂的部分股份,然后动议这些工厂扩大生产规模、进口国外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三家纺织厂全部裁汰旧式的手工机器,改为进口英国和德国的电气动力纺织机,所有工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新机械设备cao作培训;六家食品公司一半的生产线全部换为蒸汽机动力;两家机械厂增加生产线,开始生产自行车、钟表和加工重工业原材料。 肃业公司以强硬的手段推行了这次轻工业的改革,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十分有利,但恰恰是这次改革阶段,为了引进国外设备、扩大生产线、培训技术工人等等,却一下次消耗了极大的资本。同时在更新换代、培训工人这段时间里,所有工厂将无法继续运营,从而引起了一轮本地工业的恶性波动。 当然,既然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袁肃同样安排了相应的应对计划。 工厂无法经营这段期间,各公司向北方银行贷款来熬过这个过渡期;其次是引进近代工业机械设备之后,势必会推动生产规模扩大,而袁肃将会以山海关大都督的身份帮助所有工厂、公司拓展剩余劳动输出的销售渠道,包括向汉阳钢铁厂、天津制造局、大同煤矿局签订合作合同,解决商品过多的难题。 至于所有参与新设备培训的工人,在培训期间的工资由滦州政府和肃业公司共同承担。 这些工厂主和公司老板们一方面碍于袁肃的权势,一方面也看出未来长远扩大利益,最终只能选择咬紧牙关撑过眼前这个阶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