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节 (第3/4页)
任再上报。好在汤铸新还是沉住气,没有遵照黎副总统的指示来办事。这件事若是再拖,只怕黎副总统和湖南那边都会有所不甘。”一名秘书官忧心忡忡的说道。 “哼,这件事还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我说缓一缓就先缓一缓,还难为他了吗?”袁世凯有几分愠怒的说道。他深知谭廷闿是被汤芗铭逼退,但一来汤芗铭并非北洋系统的人,二来论资历也不够担任一个都督,三来又是黎元洪的人。湖南做为南北重要交汇省份,是容不得有半点差池的,怎能不放一个能放心的人在那里? 秘书们不敢再多言,张一鏖随即又呈上另外一份电文。 “段香岩这边……罢了,就让他撤退到安庆,暂代安徽宣抚使。”袁世凯决议的说道。 “大总统,倪氏兄弟可都盼着能督办皖省,您这样让段大人出任安徽宣抚使,岂不就是摆明了不给倪氏兄弟二人任何名份了吗?”站在一旁的田文烈颇有担忧的说道。 “这个倪大炮也不过是想坐享其成,如今合肥都在他手里了,他这个军务会办照样能待的下去。倒是段香岩要比二倪更有底气一些,把他们三人放在一块,谁都压不住谁,但是谁也不敢得罪谁。正好合适。”袁世凯气定神闲的说道。 “可万一……” “不急,等把全国军务都理清楚了,到时候再来安排倪大炮。”袁世凯郑重的说道。 第83章,中央军系 田文烈暗暗寻思了一阵,比起袁世凯,他倒不是很了解倪嗣冲,可仔细一想倪嗣冲兄弟手里的兵力也仅仅只有两个旅,就算有不服气断然也是不敢发脾气的。一念及此,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当大总统肯定会有定论。 处理好这几份文件,张一鏖这时又取出两份电文,略作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交到了袁世凯手上。他说道:“大总统,这是第二镇第一混成旅旅长袁梓镜发来的电文,一份是四天前发来的,另外一份是昨天刚发到的。” 相比较以前听起“袁肃”这个名字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心态,如今袁世凯倒是觉得他的这个侄子还是有一些作用,尤其是在这段时期。一个月前陆军部下令调派第一混成旅南下,这件事他很清楚,冯国璋没打算带第一混成旅,倒是段祺瑞颇有心思的调出这支部队,这其中的文章自然是耐人寻味的。 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之间的矛盾,可深究下去则能发现,段祺瑞如此有意的调派袁肃这支部队南下,显然是为了一种“肃清”。往好的方向来说,是为了把直隶近畿混杂的部队都调走,往坏的方向来说,那则是这些北洋老臣排斥这些后起之秀。 袁世凯不在乎段祺瑞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既然已经认可了袁肃这个侄子,同时对袁肃主张“中央集权”的思路也大为满意,自己自然会给予其一定优待和扶持。他之所以没有反对调派第一混成旅南下,是希望袁肃能借此机会真正历练了一下,积累政治资历。 这个年轻人成长的太快,现在最缺的就是资历! 接过两份电文看了一遍,第一份关于保举三位地方官员的电文仅仅只是草草掠过,什么地方警备司令、什么县长,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也有必要保举到中央政府吗?至于第二份电文却是洋洋洒洒近千余字的长电,他不由仔细斟酌阅读起来。 这份电文正是袁肃在十九日早晨又发来的一份建议书,关于建议书的内容是经过他两天的酝酿,最终才决定下来。 在《建议书》里,袁肃豪不掩饰的提出建立中央军系统,强调中央军为北洋军精锐中的精锐,旨在完全效忠元首,加强中央军事力量。并且也十分大胆的指出,经过此次南北内战,原来旧北洋系统的军队将会分散,在全国各地落叶生根,极有可能成为北洋内部的军阀势力。面对将领拥兵自重,国家大权愈发旁落,推行中央集权也愈发有难度。 当务之急,就是要趁北洋内部的军阀势力还未完全站稳之前,集合国府之财力物力,重新规范并且打造一支维护中央政权的中央军。甚至在最后面,袁肃还更为露骨的用“维护袁氏”一词来做形容,顺带的则主动提出,将第一混成旅整改为中央军第一旅。 看完电文,袁世凯暗暗吸了一口冷气,他十分惊叹袁肃的想法居然与自己不谋而合。 经过“国会危机”和“南北内战”,他意识到昔日的那些老部下们不再容易驾驭,自己之所以要扩充京师警备队,并且进行全国军务整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军权在手。 袁肃不仅看出了这一点,而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