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节 (第4/4页)
革命军进展还很顺利,甚至还反攻南昌,迫使欧阳武撤退到吴城。 整个江西省的讨袁革命军一共有两支,除了李烈钧所组织的这一队人马之外,另外还有昔日李烈钧的部下林虎。比起李烈钧仓促整队的讨袁军,林虎一部原本就是大革命时期的一直新军部队,民国成立之后规划在李烈钧麾下,率领三个营人马驻扎在余江县。 李烈钧开始反攻南昌之际,林虎也随即从余江县起兵,并一路高歌猛进的沿着官道快速进军,意图从南方进逼南昌。 到了二十日,北洋第一军两师三旅的兵力分别开抵湖北和江西与安徽交界地区。 第一军总指挥段芝贵调派王占元第七师攻湖北,李纯两旅进攻江西,后又调派张敬尧第八师进攻湖南。并且还联络驻扎九江的长江舰队,由汤恩铭率领舰队沿长江协助第一军发起进攻。长江舰队先在九江江面炮击李烈钧部,在遏止住李烈钧进攻南昌的势头,并等到李纯进入江西境内之后,这才又沿江而上来到湖北境内。 李纯两旅约五千人的兵力,虽然人数不算很多,却大多装备精良,陆军炮兵掩护,江面又有舰队支援。单单二十日这天中午,其部将飞快的夺占南昌西北城镇,进而向东南方向李烈钧部发起强攻。 到二十日晚间,整个江西的形势立刻扭转过来。 在强烈炮火压制之下,李烈钧部甚至连还手的余力都没有,防线彻底崩盘,一路向赣南方向撤退。从南昌南部撤出之后,正好与赶到的林虎部会合。李烈钧与林虎商议,南昌地理不利于讨袁军作战,既没有重火力支援,又要遭受舰艇的压制,最好往南方转移再做打算。 为了避免两路讨袁军遭到北洋军合围,李烈钧与林虎依旧兵分两路,一路经吉安到赣州,另一路则向东南方向转移到抚州。 就在南昌失利的这一天,武汉同样宣告失守。王占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击溃武昌守军,在没有舰艇掩护的情况下又紧接着强渡长江,攻克汉口和汉阳。湖北讨袁军一路连续撤退,一直退入阳夏才勉强稳住阵势。 放眼整个南中国,之前一直风风火火的革命声势,前前后后才经历了五、六天的交锋,颓弱之势顿时显露出来。 在看完王占元送来的这些电文消息之后,袁肃也没有做过多的表态。他相信这些电报是上面故意要求拿出来大肆宣传,以彰显北洋军作战勇猛,以及战事弹指可定。可实际上距离“二次革命”彻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眼下仅仅是大局上占了优势,面对化整为零继续负隅顽抗的革命军,多少还是要有一番费神费力。 当天下午,袁肃与陈文年按照昨晚制订的计划,一人率领一个团分开南下。 袁肃与三团先行出发,徒步沿着官道向港城前进,预计需要三天的路程。不过相对这边来说,他本来就不需要太过着急,哪怕刚到港城整场战争已经结束,到时候大可直接改道前往淮安,反而还省下不少麻烦。 陈文年则与赵继时一直等到傍晚五点钟,这才带领第二团登上津浦线准备好的火车前往宿县。他们会在宿县下车,然后开始逐步布置转移到淮北的行程,当然也会调派一部分士兵继续搭乘火车南下,直到与第一团南下的一个营会合。 五月底,华东地区普遍降下大雨,湿热的天气愈发明显。 赵山河是在接到袁肃从济南发来的命令第二天深夜时,带领一营人马由徐州到达淮安。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提前发到淮北的电文还是按照总镇下达的指示,表示自己是途径淮安前往盐城。如今南京方面的战事已经进入试探进攻阶段,最终熬不住性子的张勋率领武卫前军几个江防营率先发动进攻。眼下江苏境内的北洋军都聚焦在南京,留守在淮安的第三旅也没有太在乎赵山河这一营的人马。 由于天色已晚,赵山河没能进入淮安城内,不过却在第三旅派来指引的一支后勤支队带领之下,先转移到西南边一个小镇子上入驻下来。 第三旅旅长王金镜,字耀庭,是与鲍贵卿同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老将。不过比起鲍贵卿,王金镜还算是很客气,没有对第一混成旅这支杂牌部队有太多的偏见,甚至还专门吩咐负责接应的军官,但凡赵山河有什么需要,则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安顿好营务之后,赵山河按照早先想好的计划,盛情邀请这些前来接应的第三旅军官留下来喝一顿酒。他取出在徐州时专程购买的两瓶上好陈酿,推说一直找不到好机会喝酒,今日与几位大人投缘,索性就开瓶解解馋。 第三旅的几名军官军衔不高,面对赵山河这样中层军官的邀请,一个个都很是感动。考虑到现在又是凌晨时分,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大雨,索性就留在这里喝一点酒,明天一早再返回城内去。反正城内现在也没什么要紧事,他们这些基层军官并无需要cao心的地方。 赵山河请这些人喝酒,自然不是单纯的为了讨好或者客套。早先在从滦州动身时,袁肃已经决定趁着此次南下占据淮安和淮北,那从现在开始势必要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