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3/4页)
真是外强中干。” 袁肃加重语气说道:“不仅是外强中干,而是我的叔父在眼下这种大局势之下,他会如何去面对。别的不说,哪怕我叔父依旧对我不是很信任,可在段、冯二人面前肯定还是需要一个外援,哪怕不是自己的亲信,但只要能够分化段、冯二人的实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取得我叔父的支持。” 陈文年恍然大悟,叹声说道:“原来如此。不管怎么说,都督你是大总统的侄子,袁氏当中也就只有你手握军权,大总统不扶持你还能扶持谁?” 袁肃笑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此次我们趁机占取淮安和淮北,只要把脚跟站牢固了,再加上我叔父在幕后推助,势必能成大事。比起段、冯这两位老重臣,我们的根本还算薄弱,我叔父非但不会有所猜忌,相反还会大力扶植,直至能够与那些老一辈的人相抗衡。” 陈文年脸露欣然之色,笑着说道:“这还真是一次四两拨千斤的作为。” 袁肃说道:“关键还是要见缝插针。当然,话是这么说,可任谁也猜不透我叔父的心思,再加上段、冯这两位老狐狸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也不是我们说能占便宜就能占便宜的。所以这次事情还是要小心一些,该做好的地方一定不能出差池。” 陈文年正色应道:“我明白。” 随即,袁肃又向陈文年交代了一下转入淮北的方法,可以借口第一混成旅的军粮因为列车安排档期不足的原因,所以只能送到济南,再由济南改由马队输送南下。而马队南下势必要经过淮北,所以便派遣一支部队在淮北驻防接应。 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借口,甚至多重借口。比如运输军粮物资的马队在南下时遇到麻烦,需要派遣军队去接应。又或者部队刚刚到达淮北时出现逃兵现象,有人私自窃取军粮逃走,故而要派遣专门人员前去调查和追捕逃兵。 总之理由前后一定要连贯,而且要做到滴水不漏。 陈文年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他倒是没想到,袁肃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多鬼点子。 不过即便是有了借口理由,也需要真枪实弹的配合一下,必须调派一支辎重部队脱离津浦线,改由马队运送到淮北去。 这一切都必须连夜安排,毕竟明日下午第一混成旅便会开拔出发。 【鲍贵卿(18671934),字霆九,辽宁省海城县(又说为大洼县西安乡小洼村)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工程科毕业,曾任黑龙江、吉林督军、陆军总长等职,1915年,为皖督倪嗣冲所忌,解除兵权,出任北京陆军讲武堂堂长。张作霖就任奉天督军后,他因与张作霖是同乡并有亲姻关系,1917年6月,张作霖向北京政府推荐鲍贵卿署理黑龙江。7月26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他为黑龙江督军,暂时兼署省长加陆军上将衔。从此,成为奉系军阀中的重要一员。在任职两年的时间里,采用“招标”的办法,卖x官x鬻爵。下野后寓居天津。】 第76章,淮安打探 到了第二天一早,张怀芝专程派来一名侍从官员,带着几封电文急急忙忙到第一混成旅临时行营找到袁肃。旅部上上下下起初还以为是什么突发的噩耗,然而读完电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武汉、南昌方面齐齐传来捷报,此次南下镇压革命军的第一军已经在湖北、江西两省占据绝对优势。 不仅如此,电文里还顺带提及了广东方面的情况,广西都督陆荣廷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伙同广东宣抚使龙济光合兵攻入广州。 李烈钧发起湖口起义只比上海起义迟了半天时间。事实上早在中央政府下令解除李烈钧江西都督之职的通电下来那天,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欧阳武便已经陈兵南昌周边。袁世凯给欧阳武的命令是出任江西护军使兼代都督事,并要求其迅速控制南昌并逮捕李烈钧。 然而欧阳武当初是与李烈钧一起由江西武备学堂选派留日学生,不仅是李烈钧的同窗同学,也是大革命时期拥护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军人。只不过他在此次“二次革命”的立场上有所持疑,再加上也希望能取代李烈钧执掌江西大权,所以没有选择响应孙中山的号召。 但毕竟顾念昔日同窗兼革命战友的情谊,欧阳武没有即刻下令向南昌发动进攻,而是发电催促李烈钧下野。 李烈钧深知他个人在南昌根基不稳,于是当晚便撤退到湖口,又另行联络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刘世均,希望能策动其响应革命号召。 湖口虽然暂时远离北洋军威慑范围,但此地并没有多少兵士。李烈钧前前后后筹备了许多天,又从江浙一带资产家那里紧急调取了一笔经费,这才勉强组织起了“讨袁革命军”。因为时间仓促,“讨袁革命军”除了少部分地方正规军之外,大部分还是临时动员起来的民夫。而在所谓的“地方正规军”当中,最“精锐的中坚力量”却还是前清时的鄱阳湖水师,民国成立后改编为水上警察。 湖口宣布起义之后,由于欧阳武和刘世均皆是消极的态度,既没有响应“讨袁”,也没有遵奉北洋政府的命令执行镇压。因此才一开始的两天,讨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