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1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3/4页)

则是质问袁肃北洋政府究竟是什么意思!

    南方各级人士的情绪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武力讨伐北洋的口号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和四川等省,不仅这些省的督军一个个响应国民党的号召,连同本地的资产阶级士绅们也跟在后面敲锣打鼓。对于资产阶级士绅阶级们来说,他们从清朝末年就在争取从政的资格,好不容易完成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现如今却还是没有办法登台到中央获得话语权,人心自然浮躁不已。

    面对林伯深的质问,袁肃自己同样是感到疑惑重重,最终他只能如实的回了一封电文,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同样很诧异,而且北洋政府随后会做出什么行动也无从预料。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电文后面似是而非的加了一句暗示,或许南北行将开战!

    【最近每天都在喝酒,以前酒量还好,现在真的一塌糊涂。完全没有存稿,这几章写的很仓促,还望见谅。各位读者大大过年期间快快乐乐,同时也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过量饮酒。】

    第69章,急流直下

    五月六日,国内局势愈演愈烈,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上海都督陈其美三人尤为激烈,几乎一天一个道通电,通电的内容也一天比一天措辞严重。不过北洋政府却反而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回应和辩解,沉寂的一点动静都没有。

    在这一天高顺从保定发回一封电文到滦州,告知了这几天他在保定活动的情况。

    高顺一开始并没有打听到相关的消息,正如同外界所了解的那样,北洋政府以及支持北洋政府各省都督,就彷佛是做贼心虚一般,一个个都没有太明显的动静。除了河南都督张镇芳和直隶都督冯国璋发过一、两封私人电文,反驳南方对中央政府的妄自猜疑之外,其他地方俨然无动于衷。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段时间高顺大部分时间放在扩充人脉,以及为滦州化工厂招募一些技术人员上面。在这天发回的电报里面,高顺介绍他已经通过之前在日本留学的一位同窗,结识了两位在天津从事化学工作的朋友,这两位朋友虽然刚刚留学归来,没有太多的实际cao作经验,但毕竟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

    对于滦州这边开出的薪资待遇,这二人一样是十分满意,已经迫不及待希望能够尽快动身赶赴滦州。

    不过这两位化工人才又在高顺的盛情邀请之下,同意暂且先在保定、天津两地协助高顺处理化工厂其他工人的招募工作。

    着手应付了滦州化工厂的招募事宜之后,高顺在接下来的几天一边忙着跟进招募工作,一边又紧锣密鼓的打探北洋政府具体消息。

    直到五月五日傍晚时,他这才通过直隶省府的一些朋友获悉了一些北洋政府的新动向。

    当天晚上整理好电文,连夜便发到滦州,因为线路的延迟直到次日早上方才发到。

    旅部大院通讯室收到电文,经过一番通传由杜预送到袁肃办公室。

    袁肃正在与陈文年核对最近几天筹备的战略物资以及麾下各团的动员状态,虽然前前后后下达命令的时间不算长,不过好在滦州各地在袁肃的治理之下,经年累月有所积蓄,战略物资的筹备情况进行的很是顺利。

    再加上英国方面雷诺森从旁协作,不仅提供外交和军事上的协助,同时还提供了外国银行的各种优惠交易。第一混成旅各方面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袁肃还特意派何其巩到天津,与东方汇理银行和汇丰银行的预约贷款合同签署。

    这份“预约贷款合同”的内容,正是东方汇理银行和汇丰银行提前为袁肃预备一笔总值两千万法郎的资金,以肃业控股公司掌握的洋河水库股份作抵押,借贷期暂定为五年十五期,利息为四厘半。不过这仅仅只是预备贷款,也就是说先预备好资金,当袁肃需要动用这笔资金时才会开始计算贷款期限。

    杜预敲了敲房门,随即推门走了进来,语气有一些急促的说道:“都督,陈大人,高大人发回电报了,情况不妙啊。”

    陈文年先一步迎了上去,从杜预手中接过电文,快速的过目了一遍,脸色一下子变的严肃起来,说道:“都督,高建阳打听到消息,第二镇要在五月七日沿着津浦线开拔到济南,并且山东的王怀庆、靳云鹏部也会一路南下。”

    他没有提及关于招聘工作的相关汇报,而是就最重要的事情优先说了出来。

    袁肃眉宇一皱,霍然站起身来从陈文年手里取来电文,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沉默了一阵之后,他冗长的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真是要么不来,要来就来狠的。北京那边事情都还没搞清楚,南北双方当真是谁都不肯退让,这下当真是闹大了。”

    陈文年缓缓吸了一口气,闷声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