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3/4页)
说的话我都有考虑过,倘若我真能想通这一点,断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次谈话。所以还请护军大人不必再多说下去,以护军大人今时今日的地位,自是不多高顺这个冥顽不灵的人。” 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难道你就这么一点出息?” 高顺笑道:“我本不打算有任何出息,护军大人的话显然言之无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袁肃自然没办法再继续劝下去,他是越来越搞不懂高顺的性子,不过既然对方执意如此,自己又能奈何的了?再次叹了一口气,他言真意切的说道:“你有你的想法,这一点我可以理解,尽管我仍然感到惋惜,但也不会强人所难。这样吧,你姑且再考虑一下,不管考虑多久,也不管考虑的结果怎么样,我希望你都能再来找我谈一谈。” 高顺略作忧虑一番,没有急着把话说绝,只是深沉的点了点头,说道:“承蒙护军大人如此抬举在下,在下会再思量斟酌一番。” 袁肃知道这只是高顺应承的说辞,不过他相信对方口出承诺,势必会说到做到,虽然结果不会有太多变化,但最起码可以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 第53章,一战阴影 从五月底开始,旅部的工作再次繁忙起来。经过之前一个月的筹备,各团报备上来的物资已经统计完毕,一方面要开始着手向上面索要,另外一方面还得自己负责采购。而旅部这边现有的一批物资,也得按照轻重急缓的顺序派发到下面去。 关于第一混成旅整训的消息,这段时间业已派发下去。 第一团士兵的怨言并不明显,毕竟之前民兵训练的情况他们都看在眼里,总不能让正规军的素质还不如民兵。除此之外,第一团自诩是护军大人的嫡系部队,必然要与二团、三团有一个区分,既然是护军大人亲自下令开展全军整训,他们当然要积极响应。 相比之下,二团、三团怨言四起,这些旧军出身的士兵早已过惯了懒散的日子,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没事瞎折腾。尤其是二团,之前为了从昌黎县迁移到唐海、乐亭,短短几天的功夫忙得累死累活,新营盘尚且还未打点完毕,现在又要搞整训,实在让人受不了。 团部营部的军官们同样大有不痛快,虽然整训的是士兵,可他们还是得负责督导,风吹日晒雨淋跟着一起遭罪。 可是没有办法,若袁肃还是以前的袁肃,他们大可囫囵吞枣的敷衍过去。如今袁肃贵为护军使,又是堂堂正正第一混成旅的旅长。再者第一混成旅现在编入第二镇,第二镇可是北洋军的骨干力量、大总统的嫡系部队,要是拿不出一个好样子来,今后还怎么在北洋军立足? 各种压力使然,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除了能在私底下发几句牢sao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次整训还设有许多奖项,小到奖励现洋和实物,大到提拔成士官甚至军官。尽管大部分士兵并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可多多少少是摆在眼前的机会,不争取白不争取,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 何其巩分别在滦州、昌黎和唐海三地召开了一次会议,将旅部制订的整训计划一一传达到各团团部。旅部的整训计划只是一个大纲框架,考虑到三个团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在整训细节上还得因地制宜。 在这三次会议上,何其巩与各团团长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还到整训期间的训练场地进行实地考察,甚至入微到连训练期间的休息、用水、加餐等细节都做出了交代。 前前后后忙碌了七、八天之久,三县往来奔波,着实让何其巩费了不少神力。 他并非因为自己是总教练官才会如此兢兢业业,而是打心底赞同袁肃这次整训的行动。经历这么多年军营生活,他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军队各方面的涣散,长此以往军队还不如土匪,好歹土匪时常有所行动,体能和枪械运用都比常年无所事事的士兵要强。 正是出于中国军队现状的痛彻心扉,才使得他不遗余力的要办好此次整训。 当全军整训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时,袁肃对添置军火之事也加紧了进程。碰巧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彭加勒从天津专程发来一封电报,先祝贺袁肃荣升护军使,随后提及关于东方汇理银行赠助五百支步枪的约定,询问是否近期要调集这批步枪送到滦州。 袁肃立刻回电天津,希望东方汇理银行能提前兑现承诺,滦州这边确实需要这批军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